为更多的实名举报者撑开制度的“保护伞”,对任何报复行为实施“零容忍”,才是衡量反腐决心与毅力的真正标尺

  近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详细还原了实名举报刘铁男的始末和心路历程。他说,对于实名举报要有一个干预制度。如果举报人受到非正常干扰,应该启动保护程序。

  事实上,刘铁男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涉及实名举报。长期以来,实名举报被视为一种“高危”动作。一开始,公众也为罗昌平捏了把汗,担心他会因此遭到打击报复。尽管罗昌平透露家人只是被私下调查,“他们用很温和的方式,说我家有几口人,还有一些特定的信息,等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威胁”,但并不是每个实名举报者都会如此幸运。

  说起来,因实名举报而惹来灾祸的事例不胜枚举。就在上个月,江苏一对夫妇因实名举报村支书被杀人灭口。此前有一项相关调查更显示,七成举报人曾遭受打击报复,不少人被“整得很惨”。这是一种可谓残酷的现实。与匿名举报相比,实名举报者通常是案件的知情人,提供的线索会更具体,信息会更准确,成案率会更高,但它同时也增加了举报者遭打击报复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

  今年年初,中纪委、监察部表示,提倡实名举报,凡实名举报优先办理。一些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对实名举报者给予数目不等的奖励金等措施。但比照现实,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尽快弥补举报人权益保护的制度缺位,让实名举报者在付出良知与正义后,得以免于被报复的恐惧。

  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比如,美国将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作为犯罪来处理,最高刑可至死刑。哪怕是隐性的打击报复行为,,也会受到相应惩处。被国际社会所公认反腐做得比较好的香港地区,实名举报数量占到了所有举报数量的近七成,这得益于完善的实名举报人保护制度。在香港,廉政公署设有专门资料室来存放举报人信息,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如果举报人的处境存在危险,廉政公署也会派专人保护举报人。

  罗昌平能够扳倒官至副部级的刘铁男,见证了反腐的空前力度。但是,让更多的罗昌平勇敢地站出来,为更多的实名举报者撑开制度的“保护伞”,对任何报复行为实施“零容忍”,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此形成更强大的民间监督力量,才是衡量反腐决心与毅力的真正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