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珍珠一线连

——平乐历史文化脉络探寻

平乐历史文化脉络探寻 五彩珍珠一线连

夕阳下的平乐县城分外妖娆

    前言

    历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烙印。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文化一旦形成,又将给当地以及周边区域及其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探寻区域文化以及文化后面的人文心理,对于准确把握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掘并激发其社会动力,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平乐,地处桂林市“南大门”,古称昭州,自三国时期建县以来,至今已经1700多年历史。漓江、荔江、茶江“三江”在此交汇,形成桂江。桂江,上接漓江,下连西江入南海。自古是两广水上交通的“黄金水道”。

    在“舟楫交通”的年代,这条大河把南来北往、三流九教的人们输送到这里来,并这“三江汇流”之处,依山傍水建成平乐“十里长街”,形成了这五方杂居的格局。正如平乐籍知名作家彭匈笔下所描绘的,有“广东水客的精致有派,江西老表的勤俭忍耐,湖南囡(音nan)子的吃苦知足,福建佬倌的稳扎稳打,以及桂林阔子的虚荣,荔浦仔的狡狯,恭城人的土俗,都在这河里交融浸透”。

    桂江注入了漓江、荔江、茶江之水后,江水更加丰盈,江面顿变宽阔。过县城之后,便向南流向自古称为“蛮荒”之地,滩长而多险,湾深而难测。桂江一路南行,江水悠悠,气势恢宏;两岸青山, 树木苍翠,翠鸟飞翔。

    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风物纷繁民族风情,曾使李商隐、梅挚、邹浩等历代诗人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吟咏桂江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东汉马援、宋朝名将杨文广、明代大学士解缙、兵部尚书袁崇焕、南明皇帝朱由榔以及近代名人孙中山、蔡廷锴等,都曾沿江往来,并留下他们的历史业绩和遗踪。

    在历史长河中,桂江沿岸,曾经关卡层层,但也有过舟筏往来,商贸繁荣。昭州大地,曾经寨堡林立,,狼烟四起,也曾经农耕繁忙,歌舞升平;曾经寺庙辉煌,钟鼓悠扬……

    平乐的历史文化可谓是五味杂陈,包罗万象。有人说,是农耕文化,有人说是商贸易文化,也有人说是“船家文化”,还有人主张“南蛮文化”,甚至说“码头文化”,五花八门,林林总总,莫衷一是。

    那么,平乐的历史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其主流是什么?本文企图从其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现存的民间文化现象中,探寻其历史脉络,透过其纷繁复杂的文化外衣,揭开平乐历史文化神秘的面纱……



 下一页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