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王雪岩 )痴迷古玩旧物、流连各大古玩市场、“淘宝”、为买到心爱的“宝物”不惜巨资,这是一般收藏家留给大众的印象。然而,有这样一位收藏家,他不愿意把到手中的“宝物”据为己有,而是选择和更多的人分享,除了捐献给博物馆外,还建立了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将自己耗费数十年搜集到的藏品在馆内展出,这位来自内蒙古的收藏家就是内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馆馆长——张明博,草原游牧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传播者:
让草原游牧文化进入大众视野
11月24日,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8年主任委员会在福州举办,张明博先生当选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并在会上发言。“博博会”,即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据了解,此次“博博会”首次展出了76家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内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馆馆长张明博先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非国有博物馆代表之一受邀参会。
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张明博。59岁的他,看上去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言谈举止间透露着儒雅和谦和。办公室内摆放着字画和古玩,其中挂在柜子旁的一幅小书法作品十分精致,上写“见贤思齐”,恰好与张明博先生的气质相互映照。
对于当选为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一事,张明博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参会人员之一,能当选,体现了社会对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的重视,作为个人,他很珍惜这份重视和鼓励,在未来,他将更加努力,更好地将草原游牧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真正价值传承并分享出去。
12月11日下午,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张明博将自己收藏的鄂尔多斯青铜器等藏品展出,吸引了很多人观看。事实上,不论是开始收藏之路,还是后来建立的内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馆,致力于传承并发扬草原游牧文化,这一观念贯穿在收藏家张明博收藏之路的始终。
传承者:创建草原文化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那时的张明博还是一个国际贸易公司的员工,他对鄂尔多斯青铜器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象征草原游牧文化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不该流落到国外,于是不惜耗费数十年的时间,收集流落在外的藏品,其中艰辛不为外人所知,至2000年时,他收集的藏品已经足够撑起创建一家博物馆。
张明博建立的草原文化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塞上老街47号,于2001年8月6日正式开馆,展出的藏品共计3000多件,其中多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
据了解,鄂尔多斯青铜器被誉为“草原霸主匈奴联盟的信仰与文明的见证”,据资料显示,从十九世纪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
“纹路精美而富有韵味,更重要的是,它是草原游牧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一段曾经辉煌的历史。在时间的沉淀和打磨下,青铜器器身每一处痕迹,都是历史的语言,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探索,我想,我的责任就是把鄂尔多斯青铜器所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传承下去。”张明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