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4日电(李庭耀 柴睿凤)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常张乡莫村,有一位花甲老人叫张建伟,曾是履职新闻采编30多年的媒体人,退休后,他 的 晚 年 不 赋 闲,怀揣对乡土文化的特殊情愫,挖掘出莫村这个千年古村落的历史渊源,全力传承本村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教育宣传,在乡居住的十多年,他还热衷于法制教育的宣传,排除困扰乡民的烦心难事,实现了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
探究溯源:留得住记忆
驱动张建伟这一次华丽转身的,是村民们的期盼和曾是老八路父亲的生前嘱托。张建伟说,莫村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历史名人,也有一些古迹,都是值得挖掘的东西。为了将村庄文化准确完整地整理出来,老张这个酷爱专研和嗜书如命的人,捧着古籍版的《长子县志》研读多遍,发现古籍中记载的“古塔寺,在县西北八里莫村,元时建”,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此前,莫村的一处古建筑和遗址,从八十多岁的老辈人那里流传至今,只说这是府君庙,根本没人知道莫村有过古塔寺。这本《长子县志》里,载明全县当时有17个古寺,莫村这个古塔寺,排列第十五。为什么只有莫村的古塔寺名称是源于建筑体类,而其他古寺名称却是与神灵有关?
张建伟大胆地认为,莫村的古寺既然是以古塔这个古老建筑为名,肯定有一定的渊源,是值得探究的。那段时间,他白天多次走进那些县里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家中走访,寻找了解村庄历史的人。晚上查找资料,归纳整理记录。为确保资料的真实性,老张还到北京国家图书馆四处翻阅古籍,为了节省时间,他中午都顾不得吃饭,早上出门自带干粮边吃边查,反复核实,不断求证,寻求答案,终于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原来元朝政府在莫村以古塔为名而建起寺院,是元朝统治者对鲜卑族老祖先的追念。元朝统治者为蒙古人,是汉代后由鲜卑族衍化而来。因为莫村有古塔,必然就有鲜卑族史上的杰出人物,而这个人物,也就只有建都长子的西燕国君慕容永。之后,他又经过一番番探究,发现莫村古老传说的铜头坟,竟然与慕容永的葬身之地高度契合。
至于莫村的铜头坟和莫村有什么历史渊源?中原大战后的三十年代,孙殿英部队驻扎长子的期间,为什么在莫村村东的开阔地里挖掘古墓葬数月?如今的莫村村名始于何时?这些历史迷雾,困惑了人们许多年。如今,经过老张的研究整理一一还原了历史真相。它的存在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给一代人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同时也丰富了文明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
长子县新闻中心 供图传承文化:记得住乡愁
莫村85%的人口姓张,这司空见惯的人文现象,并没有人去探究溯源。张建伟这个潜心留住乡愁的人,根据上一辈老人留下的只言片语信息,查遍了许多资料,但因当地族谱不全寻根未果。张建伟再次开始寻根之旅,并把走访范围扩大至周边的村落,仍未发现确切脉络信息。
正当张建伟因溯源几度无果而踌躇不知所措时,偶然间,他从浩瀚的史料中一点点地追溯,终于发现在北魏孝文帝时期,长子县和莫村,都是孝文帝治下的属地。潜心留住乡愁的老张,顺着这条主线,开始精心探究,深入挖掘,找到了记载当时历史的寥寥数语,得知公元494年,也就是慕容永被杀后,迁都洛阳后的孝文帝发布诏令,把他自己原来的拓跋姓氏,改为汉人的元姓;原来慕容的姓氏,改为汉人的张姓等等。同时,孝文帝的诏令,还规定鲜卑族的贵族能与汉人联姻通婚。
根据这个历史渊源,张建伟如获至宝,经多番查找验证,最终整理归纳得出,莫村能有绝大多数人是张姓,正是莫村千年前的慕容氏族在此聚集的人文传承和血脉传承。
“记得住乡愁”已然成为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对历史文化如此,就是对红色记忆亦是如此。这是张建伟的见地。
追溯到解放长子时,老张通过史料得知,解放长子时,莫村是我军唯一的战地医院(设在王村的是后方医院),他在我县党校副校长、红色记忆研究者李清莹的相助下,完成了对这段历史的收集和整理记录。在对莫村红色记忆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中,他填补了莫村谁是第一个杀日本兵的红色空白,发掘出张景廉这个有血气的中国军人,整理出被日伪杀害的莫村地下党员刘锁义的先进事迹和莫村籍南下干部吴政德异乡治水写春秋的事迹。
正是老张的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才让莫村这片故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以崭新的面孔在乡民面前定格。
长子县新闻中心 供图释疑解惑:暖得住人心
回乡居住的十多年,老张一刻也没停歇过,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嘱托,一直惦记着村民,为美丽家园的建设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一次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建伟在当地名声鹊起,他不仅是留住乡愁的潜心探究者,同时还是用法律知识帮助乡民的解惑者。十里八乡的村民遇上家长里短的矛盾,第一时间总会想起他这个能人,在他这里,总能讨到解决问题的“良方”。而对这些慕名而来的村民,老张从不计报酬、风雨无阻,总是耐心倾听、答疑解惑,为他们提供义务法律咨询,适时调解矛盾纠纷,正确引导依法维权。
张建伟告诉记者, 自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开展以来,许多人找他求询如何解决有人种“黑地(非承包地)”问题,并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有的坐下来一说就是两个多小时,他总是心态平和,和颜悦色,没有表现出一丝半点的不耐烦,总会让每一位来访者满意而归。每次,老张在向前来咨询的村民传播法律知识、认真答疑解惑时,不忘给他们讲明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并为当事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莫叹黄昏晚,夕阳依然红。张建伟退休不褪色,始终怀着对故土的赤诚之心和对乡民的深厚感情,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倾力帮助着身边的人,在探究溯源、传承文化、弘扬法治的道路上发挥着余热。常张乡分管副乡长感慨地说,老张具有丰富的人生积淀和远见卓识,身上蕴含着强大的正能量, 他坚持不懈、求知若渴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当地人,不愧为“一代乡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