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电影作品总是会主动关照现实社会,承担服务现实的责任。儿童拐卖问题一直都是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据《2017年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现状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平均每年大约有7万名儿童被拐卖,因此体尝到
好的电影作品总是会主动关照现实社会,承担服务现实的责任。
儿童拐卖问题一直都是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据《2017年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现状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平均每年大约有7万名儿童被拐卖,因此体尝到“丧子之痛”的家庭更是难以计数。
把打拐、寻子题材搬上荧幕,拍成电影,也是号召大家关注拐卖儿童事件的一种方式。从2007的《盲山》,到2014年的《亲爱的》,再到2015年的《失孤》,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打拐问题的再一次聚焦与被讨论。
《失孤》:“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自己是个父亲”
其中被讨论最多的,是2015年由刘德华主演的打拐电影《失孤》,作品在赢得各方好评的同时,也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影片中的主人公雷泽宽的寻子历程。这部走心的催泪影片并非改编自小说,也不是导演彭三源凭空杜撰,而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雷泽宽的原型郭刚堂,也曾求助于《今世缘·等着我》节目,寄希望于借助《今世缘·等着我》的平台力量帮助自己寻找儿子。
郭刚堂的18年寻子历程,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并一度想到过轻生,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18年间,他白天骑着摩托走乡串户找孩子,晚上就住在桥洞,也住过坟地和马路。这些年他骑了十辆摩托,跑了几十万公里,除了新疆西藏以外,南到海南岛北到漠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电影中,雷泽宽说:“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自己是个父亲”。
《亲爱的》:寻子家庭的哀愁全记录
另一部颇受关注的打拐电影是《亲爱的》。电影聚焦了一批丢失了孩子的家长。他们不同于雷泽宽的“单兵作战”,而是组成了一支“寻亲小组”,互相取暖,互相帮助,综合汇集各种寻子信息,努力实现成果最大化。但小组中依旧有很多八年、十年都寻子无果的家长。他们懊悔,他们自责,他们绝望,但他们依旧坚持寻找。
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由于某些原因遭受了生离之苦,出于对爱的坚持,最终支撑着他们度过十年、二十年、四十年……甚至几代人的追寻。现实之中人们对于情感的信仰,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坚强和持久。
电影上映之初,陈可辛导演专为“寻子家庭”开设了观影专场,现场来的都是曾经或正在寻找孩子的父母。影片还没播完,人群已经泣不成声,其中包括电影中男主角的原型彭高峰。
《今世缘等着我》:努力,就能把梦想照进现实
关于寻亲的结果,几部电影,都不约而同地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因为主创们知道,这种为爱寻找的精神值得歌颂,但这种寻找,现实来讲成功的可能依然不是很大。
这也许就是《今世缘·等着我》存在的意义:动用国家力量,汇聚全媒体,让所有为爱寻找的人不再奔波,让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得以团聚。俗话说,人多力齐推倒山,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找到一个人,可谓难之又难。而《今世缘·等着我》的出现,中国的寻人事业就有了主心骨。作为国家力量的公安干警、作为媒介宣传的媒体、活跃在公众视野的明星、扎根在基层的寻人组织,包括节目的赞助商今世缘酒业,多方力量齐聚一堂,逐渐把这件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截止2018年8月,《今世缘·等着我》平台累计成功寻亲2492例。
节目开播以来,获得了收视、口碑、社会效益三方面的成功:播出四季以来,每一期节目几乎都斩获了同时段收视率的第一;网友更是评论“以国家力量致力公益,真的体现了央视的担当!”同时,数万家庭也凭借着这个平台成功寻亲。
为缘寻找,为爱坚守。期待《今世缘·等着我》能够让求助者穿越酸楚的生离记忆、迎来人间最温暖的团圆,也期待在《今世缘·等着我》的影响下,电影中的失子之痛永远不会在现实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