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更好的提升城市品质,由广州市政协学文委牵头,组织开展了“我的家园 共同缔造”专题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政协委员和政府各部门一起总结经验,在广州政协“有事好商量”节目进行了探讨和建言。

  协商点1 城市修补与历史文化保护活化相结合

  广州市政协介绍,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拥有极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如何处理好“新”与“旧”,“改”与“护”问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政协委员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广州779个老旧小区中,约75%位于中心城区。有些还属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范围。”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海妍表示,在走访调查中,无论是“老广州”还是“新市民”,都希望居住生活的环境既有现代都市风貌,又能有独特的人文气息。因此,在避免城市更新“大拆大建”的同时,如何注重保护城市肌理、历史人文风貌;如何创新合理利用路径,发挥历史建筑使用价值;如何使老旧小区整体外观与周边环境和谐共融,成为广州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

  对此,广州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修旧如旧”,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充分尊重历史、保护旧城风貌,这些都是城市更新工作者所遵循的工作原则。广州力求以“绣花”功夫,在“点”上精雕细琢,在“线”上串联广州故事。

  以成为新晋网红的永庆坊为例,这里背靠“最美骑楼街”恩宁路,在城市更新改造之初,就注意保留了十多处文物古迹和很多历史建筑。

  “粤剧声声入耳,老街岁月静好”。永庆坊的微改造过程中,注重了历史文化的活化。无论是非遗、广绣、牙雕、粤剧,还是李小龙的祖居,通过巧妙的时尚元素搭配,都焕发出新的人文气息,“修旧如旧”展现出文化有机融合的生命力。

  如果说永庆坊见证了广州历史建筑新生,越秀区梅花路小区的微改造,也作出了传承和保护的表率。

  “老旧小区的改造不是简单的以旧换新,必须强调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延续历史文脉。”越秀区副区长刘杰表示,按照“留住广州的记忆和乡愁”的原则,在推进惠福路五仙观周边片区、中山六路旧南海县社区等老旧小区的改造中,坚持因地制宜,建立文物径等方式,既修复和清洗建筑立面、拆除违法建设又突出相关小区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协商点2 政府与民间共同缔造、共同管理

  广州市政协委员林冠男建言,除了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还应当激发群众参与城市更新的热情,在规划设计时,多向社会征集设计作品,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探索政府投入提升公共环境、企业承租公私房开展活化的模式。”在越秀区政府副区长刘杰看来,“共同缔造、共同管理”,是调动包括居民在内各方参与老旧城区活化的重要手段。把城市修补和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让老旧小区居民共享城市品质提升和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建立“修旧如旧”的长效保护机制。

  “力争形成广州城市更新工作全民参与的有益经验。”广州城市更新局副局长邓堪强表示,2017年,广州城市更新局举办了首届“老广州·新社区”老旧小区微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竞赛,组织社区居民参与设计方案调研,充分表达改造意愿和诉求,使改造方案“接地气、切民生”。

  在本次活动中,居民积极参与设计成果评选,共2200多位居民现场投票,网络投票突破22万人次。目前,2017年的竞赛设计项目小区正在开展改造。2018年,将继续组织开展第二届设计竞赛——“我是社区规划师”活动。

  记者 刘冠南 通讯员 李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