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市场平稳开盘,但周二受标普调低美国信用评级展望事件的影响出现大跌,此后三个交易日,市场逐渐企稳,全周沪综指下跌1.31%。从板块上看,呈现强周期板块和防御性的消费板块交替涨跌的局面。

   这种市场走势的背后有三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市场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反应相对平和,既反映出市场对紧缩性货币政策有较为充分的预期,也反映出紧缩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在逐渐递减。第二,任何关于经济基本面的风吹草动都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当前的宏观经济正处于历史均值附近,而资本市场则在密集成交区的中枢位置进行徘徊。第三,技术层面上,沪指在上攻3050点后,市场更多地呈现出谨慎心态。

   3月份经济数据显示,虽然三大需求均超市场预期,但与历史状况对比,出口和消费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可以认为,目前的经济状况基本处在历史均值附近的稳定水平。

   市场普遍预期,二季度央行可能加息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3次。实际情况是,半个月内央行就分别上调了1次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可能意味着,第一,在未来两个多月的时间窗口内,紧缩政策继续出台的可能性有所增大,总体力度可能比市场在3月末预期的大。第二,在宏观经济处于历史均值水平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在实施紧缩政策的时候,将不得不考虑政策间的叠加效应。4月6日加息后仅仅10天时间,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两次调整均在市场预期之内,但市场对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叠加效应估计可能不够充分。这一风险点可能需要市场逐步的评估和消化。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在出口形势向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今后一个时期,除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外,我们更应关注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幅度有可能会加大。

   从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和收益来看,政府不愿让人民币快速升值,主要是担心人民币升值会伤及出口企业,并导致失业人口增加。目前来看,这一限制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正在被削弱。允许人民币升值无疑有利于缓解国内通胀的压力。本币升值一方面可以促进进口、抑制出口,通过增加国内商品的供给,调节商品供求关系来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对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从官方对待人民币升值的态度来看,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这是央行重要官员首次明确提出以汇率来应对通胀。同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目前输入型通胀对我国影响正在加大。由此看来,未来政府选择加快人民币升值将是大概率事件,周五市场对造纸、航空的追捧也显示这一观点正在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从市场本身来看,前期密集成交区对市场构成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短时间内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还不具备突破这一区间的条件。因此,下周市场仍需要时间在3000点附近震荡消化风险因素和技术压力,并等待半年线支撑位的抬升。在市场整固过程中,人民币升值主题将有望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由于银行、地产、造纸、航空等相关板块的权重较大,因此市场有望在此支撑下不断抬升重心,继续挑战密集成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