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为视点,分别从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服务弱势群体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的新要求进行阐述,以期望图书馆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资源优势和读者优势,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桥梁。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社会;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164-02
  导言
  和谐是一种关系范畴,离开关系就无法谈和谐。和谐又不是一般关系,它体现的是稳定、有序、协调的一种理想关系。“和谐社会”即是人与社会的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我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协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所谓弱势群体是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低下状态而陷入困境,难以化解面临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脆弱人群。他们是以下岗失业为主体的贫困阶层;以打零工或摆摊养家糊口的人及残疾人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根据全国总工会的权威数字显示,全国生活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上的职工有1828人,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打工者已经高达7300万人,生活在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有3000万。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失势、失利、失意的地位。在他们的背后,又有着需要他们赡养和负担的庞大群体。他们面临住房、就医、子女上学和法律援助的各种社会问题。他们不仅缺乏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更是需要进行文化资源救助的一个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协调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弱势群体同样是社会成员一个层面,救助弱势群体,关注、同情和援助弱势群体,理解弱者对命运的抗争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资讯扶贫”,是送上门的“希望工程”。
  一、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
  现代图书馆一贯强调要平等对待不同情况的读者,并倾向于对获取信息事实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读者给予更大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宣告图书馆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所有人不论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提供平等服务,即对全民开放,为所有人和整个社会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和谐社会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提供一个公平的互动平台,向全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地开放。每个公民都有在公共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无偿地为弱势群体服务,改善弱势群体的读书问题,特别是保障技术弱者、社会困难群体的知识和信息的获得权利,使知识回归民众。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使整个社会在认识、情感等诸多心理成分上产生共鸣,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促进相互了解与沟通,彼此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最终实现社会公平,这符合和谐社会强调维护社会公平的要求。可以说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是与生俱来的神圣职责。
  二、服务弱势群体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形成学习型社会。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生力军,它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构建了终身学习的平台。图书馆面向各阶层、各行业的公众服务,同时包括了对弱势群体、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特殊性的服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不但是贫者摆脱贫困的希望,也是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弱势群体能越快越多地占有社会所需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就能越彻底地摆脱困境,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弱势群体规模的扩大,会构成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威胁,处在弱势群体中的个人对社会的认同感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对社会、对强势群体的不满,从而会产生反社会情绪。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是党的一贯政策,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关心和支持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受到重视,权益得到保护,实现共同富裕,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的本质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建设,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就会有利于营造和谐环境。可见,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智力支持已成为图书馆十分紧迫的任务,关注弱势群体是公共图书馆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弱势群体中的残疾、未成年、老年、失业等人,将是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和服务的重点对象。因此,为弱势群体服务,向他们倾注人文关怀,是今后创新服务的重要内容,弱势群体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不可忽视的读者队伍。他们从获得借书证起,就成为合法读者,与图书馆就形成合同关系,就应拥有相应的权利。善待弱势、心系弱势、信任弱势,尊重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关注他们的需要就成为公共图书馆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公益性事业,其服务特色突出,公益性明显,“开放、平等、免费”原则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核心的精神体现,更新观念、创新服务就是要以平等之心善待弱势群体,要加强对弱势群体需求的研究,要为弱势群体提供温馨的服务。对于脆弱、敏感、无助的弱势群体来说,让他们在图书馆不但获取知识,而且得到尊重,感受到人文关怀,让他们视图书馆为精神家园。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文化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参与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公共文化事业服务的责任,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满足读者是他们服务的宗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私营、个体、失业的出现,使许多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变成弱势群体,图书馆就应更新旧有的服务理念,要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一个阶层、每一个群体、每一项服务中,以真诚、平等、友善的服务满足所有读者需求,努力为读者营造高雅、宽松、温馨的文化氛围。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通过与各阶层、群体读者的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改进服务工作,使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将不仅会促进服务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也会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新要求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教育功能,在关注弱势群体、改善其生存状况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图书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顺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贴近平民,为大众服务。应消除弱势群体获取知识信息的障碍,降低或取消经济门槛,多设不凭证或不收费的服务,对弱势群体要优惠办证,(对贫困户准予免收押金或提供免费服务)。除办证(办卡)收取(或不收取)必要的工本费和借书保证金外,对于内阅、外借、咨询等服务应一律实行免费。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图书馆,只有顺应形势,拓展服务内容,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弱势群体融入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对社会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图书馆应根据弱势群体的不同特征,针对他们关心的热点和疑难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下岗职工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使其了解时事动态、知识和信息。尽可能地吸引弱势群体成员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使其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为下岗失业者提供投资理财、技术技能培训的信息,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取各种专业技术技能,激发其创造力,进行自助自救改善生活状况,学会再就业的本领,为二次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要利用多种途径开展社会文化活动。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和谐社会文化建设中,除提供传统学术服务外,还应与各种社会社团合作,利用自身优势,提供信息、咨询、设备、场地,依照自身的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如结合各种专题的讲座,培养民众读书的兴趣,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活动等,产生和取得社会互动与双赢的结果。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群做好送书上门服务,在借阅时间和借阅册数上给予优惠,为他们创造继续教育的条件。图书馆也应加入社会关爱活动,定期送书到老年公寓,为老人送上健康长寿、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食粮”。
  新的职能把读者能否得到全面的人性化服务摆到重要位置,同时也对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能够达到目的,图书馆在管理及服务过程中,要把人性化服务的思想融入图书馆服务的各个环节,注重人的差异性、层次性,强调人的不同需要,突出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体现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在经费的安排、服务工作的开展、馆内的设计及开放时间等,都应把弱势群体考虑在内。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于弱势群体,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结束语
  读者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的宝贵财富。对于特定的图书馆而言,其读者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对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仍至关重要。公共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制度,是和谐社会运行的体现。公共图书馆作为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机构,其目的在于帮助个人了解世界,改善社会状况。
  总之,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有序的循环系统,是由许许多多和谐的部分组成,而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公益事业,是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思想教育的社会文化机构;是实施社会教育的“终身学校”。可以说,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图书馆应认清形势,大胆改革,顺应潮流,及时做出调整,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资源优势和读者优势,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宋立娟.关注弱势群体:图书馆公益性的战略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2004,(3).
  [2]林敏.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实现.[J]图书馆学刊,2006,(2).
  [3]张莹花.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与积极老龄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