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注:爱心寄养家庭缘何减少一半 2015-09-28 11:29:29 来源: 西宁晚报(西宁)  手机看新闻

青海新闻网讯 出生才3个月的“唐氏”婴儿被成功寄养;

为治盲童的眼睛,寄养奶奶四处求医;

在寄养父母的关爱下,男孩高积善把寄养家庭当成了自己的家;

……

在西宁这座城市中,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寄养家庭,有的寄养家庭从事孤残儿童寄养工作已经长达17年了,这些爱心寄养家庭成为我们这座城市中的一抹温暖;

但是,以前西宁市的寄养家庭有50多个,近几年却减少到了25个,这又是为什么呢?

……

家庭寄养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利于孤残儿童成长的一种养育方式,从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寄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在福利机构成长的孩子。那么,那些爱心寄养家庭和许多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孩子,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为此,晚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些家庭和这些孩子的生活现状,从而引出了一些深度思考。

镜头一:

3个月“唐氏”婴儿被成功寄养

才出生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婴儿小伟华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由于先天患重病,这类婴儿能被寄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寄养这类孩子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幸运的是,不仅有一户家庭接纳了小伟华,而且有着丰富经验的寄养爱心妈妈还将小伟华照顾得很好。目前,小伟华已经6个月了,每当寄养妈妈抱着他的时候,他就挥舞着小手咯咯笑。伟华的寄养妈妈说,小婴儿已经可以靠着气味辨别人了,陌生人如果要抱伟华,伟华就会挥着小手抗拒,其实这个孩子很乖,不哭闹,和自己的孩子一样招人疼。

镜头二:

为治盲童的眼睛寄养奶奶四处求医

盲童何望明先天眼盲,他在寄养家庭已经7年了,今年9岁,在寄养家庭里,主要是奶奶和爷爷照顾望明和弟弟浩武,奶奶不识字,但是心地很善良,为了望明的病,奶奶和爷爷四处求医问药,跑过好多家医院了,省外的医院也去了不少。当记者在何望明的寄养家庭见到他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刚从北京回来,去北京就是帮望明做眼部手术,可惜,手术没做上,一家人情绪低落地回来,而此时奶奶王慧芳压住自己心里的失落安慰小望明:“没事,过段日子再去,手术一定能做。”

镜头三:

男孩把寄养家庭当成了自己家

男孩高积善住在寄养家庭已经9年了,现在上二年级的他不仅乖巧懂事,而且学习成绩也不错。由于高积善寄养家庭的爸爸妈妈的亲生女儿已远嫁,所以,老两口就将积善当做自己的亲儿子来养,积善去上学了,积善爸爸就做好饭等他回家,积善要学习了,积善爸爸就将电视关了在一旁陪他……积善妈妈最近出远门去了,放心不下的就是积善,所以,每天都给丈夫打电话,嘱咐他每天照顾积善的时候要细心,作业也要按时检查,电视尽量不要看太晚。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积善,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说什么也舍不得走。

探访:

寄养家庭成城市中的一抹温暖

家住西钢社区的李静和李娟姐妹俩目前是邓小童和金新宁两位孩子的寄养妈妈,姐妹俩原是西钢职工,现在已经退休了,在照顾这些孤残儿童方面,姐妹俩很有经验,因为十几年下来,,在她们家寄养过的孩子已经超过了30多位,这些孩子先后被收养后,有的去了美国,有的去了香港,但是孩子们没有忘记她俩,即使有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在回来的假期中看望她们,为此,让姐妹俩更加坚定了要照顾更多孤残儿童的决心。记者了解到,像这种常年从事寄养的家庭还有很多,有的寄养家庭从事寄养工作已经长达17年了,在这17年里,几十位孤残儿童得到照料,绝大多数的孩子在经过寄养后被其他家庭顺利收养。

调查一:

截至目前西宁市有寄养家庭25个

据了解,家庭寄养是目前养育孤残儿童最主要的一种办法,它是指经过正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福利院儿童委托在有爱心的家庭中照料养育的模式。许多孩子通过寄养家庭的照料后,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得到了极大的照顾,并且这些孩子还和寄养家庭产生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9月25日,记者从西宁市儿童福利院获悉,截至目前,西宁市有城市寄养家庭25个,寄养儿童30名,这些寄养家庭其中一部分集中在城北西钢地区,有6个家庭9个孩子,其余的寄养家庭则分散在全市的其他几个区。申请成为寄养家庭也需要经过多重评估,要达到许多条件才有资格成为寄养家庭,其中包括:有寄养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关系和睦,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无不利于被寄养儿童成长的疾病,身体健康,具有照料儿童的能力和经验,能够为残疾的被寄养儿童提供矫治、康复训练,能保障被寄养儿童的人身安全等等。

调查二:

寄养家庭开始向寄养工作站延伸

据了解,2015年4月30日,西宁市寄养工作站开始试运行,近年来各地福利机构探索的家庭寄养方式,有利于孤儿回归家庭、健康成长,所以以寄养家庭为主体成立的寄养工作站将孤残儿童的寄养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延伸,就近为寄养家庭的儿童提供了完成早期干预及康复训练的服务需求,为寄养儿童提供一个可以满足教育、康复培训的场所,并且加大了对寄养家庭的督导和监管。

思考一:

寄养家庭能不能收养寄养儿童

据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家庭寄养的费用一般是由当地福利院或民政部门承担,如果在寄养期间,家庭想将寄养关系变为领养关系,可以向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提出申请,经批准领养后,寄养关系自动解除,对儿童的监护权也由民政部门变更为领养家庭,儿童的户口可迁入养父母家中,并变更姓名,政府不再负担其生活等费用。收养成为市儿童福利院许多孤残孩子更好的归宿,但是目前收养儿童的门槛很高,许多寄养家庭达不到收养的条件。市儿童福利院大部分的孤残孩子选择了涉外收养。

思考二:

因寄养产生的二次伤害无法规避

据了解,市儿童福利院对寄养家庭的选择极为严格,多次组织人员通过实地走访,选取有爱心、条件好且家庭成员都自愿的家庭,进行专门培训后方才确立为寄养家庭,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保障。据市儿童福利院的负责人介绍,此前,西宁市的寄养家庭有50多个,但是近几年却减少到了25个,少了一半的原因就是,有的寄养家庭在寄养的过程中和寄养的孩子产生了感情,孩子被成功收养后,寄养家庭受不了这种感情缺失,于是为了避免再次伤心,所以放弃了寄养工作。虽然寄养家庭的初衷是让孩子得到家庭的温暖,但是,在这些孩子经历过被亲生父母遗弃,接着又不得不和寄养父母分离的时候,心灵无疑也遭受到了二次伤害,目前这种伤害无法避免。

(本文来源:西宁晚报 )

关于 的

  • 新闻
  •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