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虎嗅网
作为在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次提及的“互联网+”行业,尽管时常爆出监管漏洞和行业丑闻,“互联网+金融”近年来依旧风头正劲,常常以大额融资见诸报端。据IT桔子统计,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累计完成融资案例400余起,融资总额达1000亿元人民币,和2014年的169起、共计200亿人民币相比,增长了整整4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四大支柱之一,互联网保险在2015年仅完成融资20余起,只占互联网金融的5%左右。但是今年伊始,风向有所转变。三月初,保险销售电商平台慧择网宣布完成B轮2亿元融资,顿时引爆了大家对于互联网保险的关注热情。可以预见的是,在2016年互联网保险会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新的香馍馍,引领各路资本竞相涌入,形成下一个万亿级别的新市场。
从专业的角度评价,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情况及成熟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国保险密度为270美元/人,保险深度为3.6%,相比欧美3500美元/人的保险密度和8%以上的保险深度,尚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此外,目前国内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仅为1500亿元,和整个保险行业年均2-3万亿的市场规模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这一悬殊的差距说明了传统保险行业并没有被互联网真正渗透和颠覆,存在着巨大的蓝海市场空间,同时也指出了互联网保险要走出理论的沙盘,找到真正盈利的商业模式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
保险作为传统的金融行业细分,和银行券商类似,在早期向互联网进行转型的阶段,主要还是简单地进行保险产品的在线销售,以保险直销超市或者比价平台为主。但是近两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垂直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保险产品逐步向着场景化和碎片化的保险O2O产品升级,提供有深度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在用户体验方面有了质的提升。
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大热的当下,笔者认为,未来几年必将涌现出更多的基于大数据的保险定制化产品,通过可穿戴、可移动等设备收集数据,衍生出定制化、动态计算费率,将“互联网+”真正落实到最终的产品中去。政策方面,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并正式实施,从官方的层面鼓励互联网保险发展。毫不夸张的说,2015年可以称得上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元年。
接下来,齐天创服将带你一起,回顾一下市场上主流的十大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模式玩法,在这片蓝海里找到新的切入点。
一、第三方销售平台
由于传统保险公司集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于一身,大批保险代理人受雇于保险公司,导致欺诈误导消费者的乱象丛生,,后期的更是充斥着“理赔难、拒赔多”的用户投诉。第三方销售平台不仅仅作为销售渠道,同时也提供咨询-签单-出保-理赔的全流程服务。
它的意义不仅是砍掉了保险销售中的过多环节,还能按需定制,产品线也比单一保险公司丰富,可以做到把多家保险公司的多个产品集成一个方案,客户只需在平台填一次保单,做一次支付,真正将销售和服务的用户体验做好,保险公司也能更聚焦于保险产品设计开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面对互联网平台的场景化险种提供商
随着消费升级新场景的涌现和共享经济平台型企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碎片化产生的风险是需要小额、高频、大量、碎片的产品与它相对应,而碎片化场景化的新型保险产品,可以嵌入互联网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交易环节和应用场景。由于其涉及的场景太多,成长空间巨大,累计的动态数据对于之后开发定制化的保险有重要意义。
这类项目往往都是和中小型互联网平台合作,深度融合其生态,先嵌入场景,积累数据了解用户,针对痛点定制传统保险公司无法满足的特定险种和服务,帮助互联网公司提升用户的体验和粘性。
三、保险产品C2B优化定制平台
这类平台主打的亮点是对保险公司的原有产品进行优选和定制。这些玩家主要从保险产品优选出发,帮用户选取保险公司现有产品中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在积累了一定用户流量和数据之后,也会自己去设计或改进原有保险公司中不好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
四、创新型保险销售平台
传统商业保险条款多,理赔麻烦、还有各种约束。多层级的渠道营销提高了成本,又让产品很难做简、做轻。创新型保险真是为了根除这些“痛点”而应运而生的。这类新型保险借助移动端平台,从购买到理赔都能在线上完成,提升了保险的服务体验。
而且这些新型保险产品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行业延伸出来许多增值服务,在线下与不同的B端合作发现需求。由于在保险的服务流程中,用户的信息具有很好的深度,从而为顺利地和B端合作伙伴提供了很广的空间。这种模式下,优质的保险产品可以为合作方带来商机,所以合作方也愿意共享数据和渠道,“碎屏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五、互助保险和相互保险
相互保险和互助保险在模式上回归到了保险业务的本源,都是基于互助众保的原理。这些在互联网端以小额互保的方式解决大病医疗费问题的平台,将不同地方具有同质风险的人给聚集起来,将一些原来样本不够保的风险变成可保风险。
常见的模式是注册后前期免收服务费(或者少部分预付费用),一旦成员罹患重大疾病,根据总人数平均分摊资助费用。近年来,互助保险组织涌现不少,但大多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当然,互助保险组织也在考虑各种变现和盈利的渠道,包括和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寻医问诊、线上挂号和境外医疗等增值服务。由于相互保险的相关人群聚集度比较高,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定制化的保险服务也是不错的选择。
六、基于UBI或大数据的新型保险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利用互联网的灵活性和能随时产生交互的特性,把传统保险产品所承担的风险拆分,创造小而美的保险产品,从而降低保险的门槛与增强用户粘性。这一点在UBI车险和基于穿戴设备的医疗保险中优势尤为明显。
传统的车险和健康险是基于静态的数据(比如车型、车龄或者被保险人的年龄和体检报告),而通过大数据收集动态数据,可以实时监测数据,提供不同的定制服务,做到风险的精确定价。
七、代理人展业工具
这些工具类应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去做代理人升级。在传统保险市场,代理人渠道占据了保险很大的市场份额,原来代理人无论从生存现状还是卖保险流程上,都存在效率不高、流程繁琐等问题。于是出现了一批创业项目,希望利用互联网去提升代理人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工作效率,作为保险从业人员的移动CRM工具,为保险代理人提供资讯聚合、客户测评、计划书制作和服务记录等展业功能与服务。
八、代理人培训和资讯平台
从为保险代理人进行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切入,逐步扩张加入营销和资讯平台的功能,这类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都是最终打造成为一个保险代理人的社区综合平台。
九、保险兼业代理平台
保险网络兼业代理机构主要类型有银行类机构、航空类机构、旅游预定类机构,像汽车类机构、医疗类机构近年来也在迅速发展,切入保险兼业领域。
十、保单管理工具
主打云保单和家庭保单管理功能,这类项目主要就是从工具的角度切入保险市场,通过保单收集大数据,后期反向进行定制保险产品。
看了以上这十类的互联网保险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场景化定制化的保险产品、销售渠道升级以及针对数百万保险代理人的服务工具,是目前保险领域创新的主流。
2016年的互联网保险,主要的亮点仍然将围绕以下五个大类:场景化入口保险产品、基于大数据的C2B保险产品定制、代理人升级工具和服务平台、相互保险和互助保险组织以及针对保险理赔环节的服务升级。
附:互联网保险创业项目融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