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id:0

桃树,是邢台县路罗镇面积最大的村庄。

说起桃树村名的由来,民间流传着有两种传说,一是因为桃树坪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曾经原住、移民、避难、经商、逃荒等一些因素,所以那时人都称“逃”树坪,也是这座村落成为邢台县西部最大村落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种说法听当地村民说,源于附近山上每逢春日开满山坡的野桃花,所以将原来的“逃”改成“桃”,成了如今的“桃树坪”。

西部山区人口第一大村

依山傍水是村落形成的良好条件,桃树坪的地势不算开阔,却是邢台西部山区的人口第一大村。越过驮道自然村是太行山分水岭灰峡岭段,村北为八里丈崖,村南为南山,村前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汇入山口的路罗川中,河流经过的地方叫南河滩。

需要提及的是,经过近百年来变革,桃树坪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时期,从对面的南山俯瞰整座村庄,坐北朝南,规矩,整洁,像一头雄狮静卧下面,村东西两边的新建筑近30年来增加极快,村中心依旧保留下来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石头房子,传承延续着明初以来北方山区农耕社会生活方式。

据村中老人讲,村中世代流传着阎、白、侯“三家”村庄的原住人家之说,三家人丧于“世乱”,无留后代。待明初大规模移民潮中,赵姓自晋南洪洞等地迁来,成为今日村中居民之最早祖先。明代末年,游姓从冀南永年大游庄迁来,乔氏一族,为避祸乱率族人东走太行岭下之桃树坪再造基业,耕读传家,至今已历22代。直到后来清代中叶,王姓家人因经商,从贺家坪迁此晋冀商贸重镇,,至此,赵、乔、游、王“四大家族”形成。经过近代兵荒马乱之世,又有人口自各地陆续迁来,如今,村中已有近30个姓氏。

原生态石板房

沿着两旁逐渐现代化民居深入村中内部,仿佛时光穿越,原生态石板房便映入眼帘。

作为邢台西部山区最大规模的红石民居区,旧村落面积占总面积三分之二。村中区几条老街与明初到民国前期,陆续建成的百余座连片院落保存至今。一个个用本地盛产的红色石英砂岩石铺盖的房顶,为村庄装扮了一抹抹动人的红色。

站在村高处,村庄两层为主的石房山就势层级而上,极其壮观。而村中唯一三层楼高的石房被一整片爬山虎所覆盖,像极了国外充满神秘的城堡。

村东口的皋门楼、村中心的钟楼与旧戏台已被拆去,明清乃至民初时期的染房、油坊、车马店、商铺及抗大总医院等时代建筑,仍有遗迹可寻。

中心街区是贯穿东西的600米大道,连贯其间的南北数十条街巷依然保留着传统红石板路面,宽处可行马车,狭窄处仅容一人通行。街边巷口,农户家中依然随处可见昔年村民常用的石磨、石碾、磨盘等传统生活用具。

以村东的老槐树南为界是游氏院落群,不远处600年常年不干的井旁是赵氏院落群,北上村北主峰下是乔氏院落群上面种着一片茂密的柏树林,相传是赵氏家族造福村庄百姓种下的,街中及南巷接近河滩的则为王氏院落群。

走在弯曲街巷,随处可见的小卖部,卖货吆喝的,串门的,孩子们跑来跑去,大人坐在巷口家长里短,村中像集市一样热闹。而他们的身后就是被历经风雨的百年建筑。尽管当年的马棚破败不堪,喂马的石槽里空空如也,但静下心来置身其中,仿佛看到曾经热闹的街巷上演着一幕幕身边发生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

灯头三百六黄河照九州

“灯头三百六黄河照九州”带着人们的期望“转”了起来,带去五谷丰登。说来真是幸运,桃树坪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饶,植被茂盛,林业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大面积天然次生林,阳坡上主要以酸枣和荆柴等灌木为主,阴坡分布着鹅耳枥、麻栎、槲栎、油松等乔木,沟谷中种满核桃、栗子、柿子、红枣、山杨、山榆、洋槐等树木。

2004年以来,邢台学院教授、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乔福锦多次回桃树坪村做家族历史调查。十几年中,乔福锦带领多位教授及其博士生等多次深入该村作华北乡村近现代社会历史文献资源调查及村落社会变迁研究,并“因地制宜”为桃树坪提出“人文山水、生态农业、古典村落”三位一体开发建设总思路,正在逐步实施中。曾经村西边的“官坡”驮道,顶着“周公山”的名头也搞起了旅游开发,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打起了新算盘。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