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历史文化街区">扬州确定四个历史文化街区

发布日期:  2016-02-02  访问量:     信息来源扬州日报

1日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下称《规划》)已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规划》系统研究了扬州市历史文化价值,提出了名城保护原则、规划目标和框架,明确了城市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要求,确定了历史城区、4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规划 确定历史城区范围和4个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明确,扬州历史城区保护范围为:东、南至古运河,西至二道河,北至北护城河,面积约5.09平方公里。确定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和南河下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面积分别为32.47公顷、12.07公顷、32.50公顷、22.35公顷。

省政府在批复中要求:制定完善并全面落实相关措施,加大对市域各类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重点保护大运河等历史河道以及两岸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体现扬州城历史演变的城河水系、城墙遗址本体及其周边历史环境。

批复中还强调:要保护历史城区的空间特征,保持传统街巷、河道的空间形态与尺度,保护文昌阁、四望亭等标志性建筑物,严格控制新建建筑高度和视线走廊,延续南秀北雄相融合的传统建筑风格。

框架 “一带、四片、多点”

根据《规划》,扬州市域将形成“一带、四片、多点”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框架。

“一带”:为大运河(扬州段)。“四片”:为扬州片区、高邮片区、仪征片区和宝应片区。“多点”: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各类历史建筑。

市区则以京杭大运河(中心城区段为古运河)为主脉,串联扬州历史城市,邵伯、湾头、瓜洲、大桥四个古镇和沿线众多文物景点,构成“一带、一城、四镇、多点”的市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总体框架。

亮点 首提“历史城市”保护概念

通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的《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按照国家规范,在总结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法规性规划,不少先进理念在规划中得到体现。如过去老城和瘦西湖风景区是分开保护,新规划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保护。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唐城、宋三城、明清城是扬州三道古城轮廓线,《规划》首次提出“历史城市”的保护概念,延伸了之前三道古城轮廓线的内涵,旨在将隋唐以来扬州城的历史格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既凸显了扬州“不断演进形成的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名城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当今国际古城保护的最新理念。

重点 保护明清扬州城格局等

根据扬州城历史变迁和格局演变,确定基本以明清扬州城的范围为重点保护控制的历史城区,具体为古运河、二道河、北护城河以内的明清扬州城。

扬州历史城区为老城区(明清扬州城),保护的重点内容包括明清扬州城的城池格局、传统风貌、空间尺度及其相互依存的外围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风貌街巷;古运河、护城河、小秦淮河等历史水系;历史园林、古树名木、古井、古桥梁等历史环境要素;个园、何园、朱自清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扬州玉雕、扬州剪纸等传统工艺、传统产业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城区

■保护范围:东、南至古运河,西至二道河,北至北护城河,,面积约5.09平方公里

■确定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和南河下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

三个保护策略

《规划》确定了三个保护策略。一是整体保护的策略,即保护整体空间格局。二是差异化保护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划定保护区及控制区,明确保护要求。三是积极保护的策略,通过用地调整、交通组织、展示引领等措施实现有机更新,维护历史城市发展的整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