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是成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科技中心中心,文化底蕴厚重,承载着成都历史文化信息密码。为唤起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凝聚市民文化认同,青羊区在广泛征集民情、民意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论证,实施了“历史文化记忆工程”项目。
整理编写《青羊区历史文化地标保护名录》
古代成都城池范围近五分之三属于青羊区辖区,唐朝、明朝等朝代蜀王府的核心位置及清朝八旗驻扎的“满城”均在此处。如今,青羊区更是集中了成都市三分之二的文化资源,汇集了宽窄巷子、文殊院两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人民公园、文化公园、浣花溪公园等10大公园,以及四川博物院、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等20余处公共文化阵地。
为唤起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近年来,青羊区以文物普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博物馆之城建设为契机,对全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仔细摸底。从空间节点类、老街古巷类、典型建筑类、史迹遗址类等五方面入手,深入挖掘青羊区历史文化内涵,收集核实历史地名名册及地名掌故,联合科研院校,由巴蜀历史文化专家袁庭栋亲自把关,科学筛选出156个点位,将其汇编成《青羊区历史文化地标保护名录》。
深入打造“1956?成都原点”景观项目
“1956?成都原点”是成都首个专业测绘坐标系统,是“历史文化记忆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部分。在地理含义上,它代表城市核心区域的精确位置(以经纬度标识),在文化含义上,它反映一个城市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脉,是城市历史与发展的缩影符号。鉴于此,青羊区在广泛征集市民建议的基础上邀请专业公司编制设计方案,并邀请川内著名建筑学家季富政、古建专家张先进等人给予修改意见,数次完善方案。现已建成的“1956?成都原点”标识坚持了准确展示、设计大气、避免浪费的原则,采取了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思维,综合运用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图案以及能够体现成都文化的各种元素符号,并在四周分别以中英文标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集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
合力推进文化地标建设工作
青羊区集中了城区约70%的历史人文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纵贯古今的文化传承见证了青羊乃至整个成都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在“历史记忆工程”项目中,青羊区对辖区内的文化地标进行了细致梳理,并树立了相应的标识牌对其展示。青羊区文化地标标识牌的设立工作从2013年底开始,截止日前,总共完成50处。这些标识主要分布于汪家拐街道、少城街道以及草市街道,类型涉及建筑、街道、遗址三大类,它们为市民带来更多关于老成都的历史记忆,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各文化地标标识牌以青瓦灰砖打底,飞檐翘角为设计元素,,用百余灵动的文字描绘着青羊的历史信息。
《青羊区历史文化地标保护名录》的编印、“1956?成都原点”标志景观的打造以及文化地标标识的设立有效推进了全区的“历史文化记忆工程”的实施,是青羊区文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传承城市文化,保存城市记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