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他说,“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国家历史不仅留存在各种形式的文本、实物、影像等记录上,更深深镌刻在人民大众的国家历史记忆中。对于国家历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宣传国家历史,密切关注人民大众对国家历史的关切和疑惑,积极塑造科学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正确引领反映历史主流和本质的国家历史记忆。

  从当前的社会舆情看,正确塑造和引领人民群众的国家历史记忆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国家历史的宣传、教育和传播,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人民群众的认知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中涉及国家历史的信息鱼龙混杂,干扰着部分群众对国家历史的正确认知;歪曲历史、抹黑国家、丑化领袖、诋毁英雄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相当程度上泛滥,未得到及时和有力的批驳。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国家历史的宣传、教育和传播,科学揭示当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深刻阐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积极构建国家历史的主流话语权,科学营造国家的历史形象,正确引领大众的国家历史记忆。

  正确塑造和引领人民群众的国家历史记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国家历史认知的特点和规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任何个体的历史体验和历史认知,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局限性或片面性,以至影响着人们形成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国家历史记忆。

  正确塑造和引领人民群众的国家历史记忆,要加强宣传与传播方式的改革创新,积极适应新时代的传播特点和规律。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国史传播受众在需求、选择、认知、接纳等方面的新特点,更新传播理念,转变学风文风,掌握以信息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制高点,有效利用影视、多媒体、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方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综合运用与融合发展,提高国家历史宣传教育的传播效益。

  国家历史的宣传教育,应当着力于全方位、体系化、科学化的正面宣传,形成反映国史主流、本质和规律的强大正能量。同时,在事关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有针对性地抵制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以严谨的学术批评和辨析,划清历史是非,澄清模糊认识。

  国家历史记忆的正确塑造和引领,在增强历史认同、凝聚历史共识、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让科学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引领反映历史主流和人民大众的国家历史记忆中作出积极的贡献。(张星星)

正确引领人民大众的国家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