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众安在线准备上市的消息又捕捉了不少媒体的眼球,有媒体分析此次众安着急准备上市其实是为了掩盖众安发展的软肋。笔者认为,众安作为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其承载着整个保险行业的期望,也聚集了众多互联网企业的目光。
在互联网舞台的镁光灯下,成为万众瞩目焦点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软肋暴露无遗。而对众安而言,成立3年以来成绩斐然、势头强劲,但确实也逐渐显示出其尴尬的地方。
首先,保费收入结构不合理,众安保险的年报数据也显示,2014年众安保险经营的所有险种中,退货运费险一险独大,占整体保费收入近90%。或许有人传统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也占比很大,但问题在于车险是可以完全脱离于第三方的场景销售的,而众安的退货运费险则极度依赖于淘宝。而从前期的新闻报道来看,在退货运费险上,阿里同样引入了人保财险等保险公司在分割退货运费险的份额,并且是风险相对较低、规模较大的卖家版退货运费险,阿里对众安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因此,众安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对阿里系的场景依赖太重。目前众安的大部分险种对淘宝和支付宝的场景或渠道依赖性很重,据其透露,2015年对阿里的依赖度为65%,今年的目标是40%。这就对众安的市场拓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互联网保险多数以碎片化、小而美的产品为主,这些产品需要大量的流量来支撑交易规模,倘若规模起不来也就意味着很难收获相当的利润来对冲投入的营销费用、开发成本和人员成本等,获利将会是比较大的问题。
笔者认为,众安的尴尬主要在于这两点,但需要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思考的是,这两点不仅仅是众安的尴尬,而是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尴尬,目前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受限于数据的壁垒,这里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信息和用户的行为等。
大家都知道,保险的原理是大数法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对于传统的保险公司来讲,想要去开发互联网保险产品得首先寻找到目标用户在哪里,以及目标用户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用户可能存在于保险公司的现有海量用户中,但是这些用户的属性过于单一,都是单纯的保险消费者,因此很难从海量的用户中获取有效的目标客户,更无法分析这些用户背后的行为特征。那这些多元化的用户在哪里?答案是在互联网企业(平台),比如淘宝、腾讯,以及苏宁和京东。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在互联网保险的浪潮中,这些互联网企业比传统的保险公司要更加的高调。但问题在于,保险公司有可能免费地获取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吗?显然不可能,除非“联姻”。因此,大家看到了目前的众安,阿里、腾讯和平安的联姻。还有准备中的百度和安联,同样苏宁和京东也有类似的布局。但即使是联姻,各个实力强劲的股东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同样,互联网保险盛传的UBI模式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基于用户行为的车险产品。同样,保险公司、车商和智能车载设备商之间没有平衡的合作关系的话也很难实现互联网车险的突破。
所以,从众安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因此,笔者认同跨界是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但要解决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的阻力在于每个期望从事互联网保险事业的企业和从业者的初心,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是共享经济,因此,笔者希望每个正在或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和从业者都应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共同将互联网保险的市场做大做强做好,而不是仅仅将企业的估值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