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管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暨“提升金融素养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正在全国展开。积极学习金融基础知识,提高自身金融素养,提升风险责任意识,合理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每一个消费者都十分有必要。

保险也是金融产品,购买保险也可以货比三家。但是,最便宜的可能不是最好的,也往往是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更是如此,每个人自身情况不同,保险需求千差万别,要想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保险,必须要先了解自己。在买保险之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问题一、我想买什么保险?

首先,我有多少银子?不同收入的人保险购买能力不同,钱的多少决定了可以购买的产品范围。

其次,我想解决哪些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意外、大病、养老是最重要的三大需求,部分人群可能还有其他需求,这些都要一一列出。

第三,我想花多少钱?钱多不多与打算花的钱多不多,这是两个概念,明确预算,再结合第二个问题,才能更好地选择。

第四,保费要回本吗?有些保险是消费型的,有些保险是返还型的。消费型的价格低保障高,但是到期时保费就消费掉不返还了;返还型的价格高,但是所缴纳的保费还会返还给消费者。

问题二、我能买什么保险?

首先,我的年龄。年龄是保费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年龄越小保费相对越便宜,因为年龄越小理赔的概率越小。

其次,我的性别。有的保险在同样的年龄段,男性的价格更高一些,这也是根据平均寿命决定的,保险公司给出的价格会参考理赔的时间。

再次,我的健康程度。不是所有人都能买保险,因为健康是保险公司考虑的第一因素,例如家族病史、血象指标、以往的疾病史等都是要参考的指标。

最后,我想找谁买。

想找什么人买?想找哪家公司买?国内的保险市场,有保险公司、经纪公司、第三方公司……找哪家公司买保险,决定了可以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此外,找谁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想要买到高性价比产品的消费者来说,找到一个值得信任、专业的人帮您分析保险产品,可以帮您规避很多弯路。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近年来,一些保险从业人员假借介绍保险产品名义,向消费者推销P2P等非保险金融产品,以“保本高收益”引诱消费者出资购买,有的甚至构成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为避免资金受损,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是核实销售人员资质,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险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可要求销售人员提供执业证明等,必要时致电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统一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二是仔细阅读保险产品条款,谨防上当受骗。一定要认真了解保险产品的细则条款,确认产品属性,防止不法分子偷梁换柱,将保险产品替换为非保险金融产品。

三是投保后,可以通过拨打保险公司统一客服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者前往保险公司柜面等方式,查验保单真伪。

四是一旦发现受骗,也要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并拨打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官方客服电话,同时,妥善保留相关证据。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伎俩也在不断翻新,一些陈旧的诈骗方式逐步被淘汰,而一些新型的诈骗手法也在诞生。不过,树立防范意识将有效地降低被骗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要建立健康积极的金钱观念,不贪便宜,也不要相信各种优惠举措。不要将个人信息随便告诉陌生人,尤其是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二是消费者在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对一切在电话、短信、微信中索要个人信息及保险账户的行为都不要轻信;三是不要在无法确认是否安全的网站链接中输入个人信息,警惕各类手机小程序与个人信息和账户的关联、授权,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