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施秀萍
“收藏是一种精神文化生活,重在了解和探究收藏品的历史背景、科学含量、工艺水平以及文化内涵。”前不久,中国钧瓷研究所高级顾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青云在兰州参加文物鉴定时告诫收藏爱好者,要在熟悉我国文明发展史基本概况的基础上,理清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产生缘由和技术特征,走出收藏误区,进行有选择的收藏。
一是克服盲目收藏。赵青云说,不少人从知识储备到经验积累都不具备收藏条件,但看到别人搞收藏,且有利可图就盲目跟风。他认为“侥幸得利是偶然的,受骗是必然的”,要掌握好收藏知识,定位好收藏目标,再进行收藏。
二是避免为收藏而收藏。赵青云说,有些人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钻研琢磨,也收藏到不少好藏品,但仅停留在“玩古董”的水平上,玩腻了,收藏也就停止了。他认为“凡事贵在坚持,半途而废成不了气候。”此外,收藏不能单纯地为收藏而收藏,而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所以要改变收藏理念,将收藏与研究结合起来,学习历史知识、工艺技术以及美术知识等,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鉴赏识别能力,探寻收藏的深刻意义。
三是收藏要在有所侧重的基础上求“精”。赵青云说,收藏爱好者要根据自身精力、财力和知识储备情况,有侧重地选择自己熟悉且喜爱的品类进行收藏,若“陌生”收藏,缺乏鉴定力,则易收藏赝品;若“泛滥”收藏,只注重数量,则易缺乏精品。他认为,“精”指藏品本身具有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工艺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若不具备其中之一,则收藏意义不大。
四是收藏要与研究相结合。赵青云说,不管从事哪个门类的收藏,一定要与研究相结合,否则收藏的东西再多,也只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保管员,而难称为收藏家。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大家对藏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均了如指掌且有精辟的独特见解,能与专家和藏友相互切磋、奇“品”共赏,且乐在其中,这才是收藏者走出误区、升华为有学识的收藏大家的正确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