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在吴腾飞艺术馆目睹其代表作《中华耕织世纪大柜》(又称“中华第一柜”)的参观者,往往会在印象中留下这样几个关键词:
一是体量大,该柜总长12.8米、高3.6米、深1.2米,体量之大业界罕有其匹。二是耗时极长,该柜从设计制作到完工耗时6年零一个月。2007年开始着手设计,最终于2013年问世。三是寓意深远,借助木雕艺术诠释了中华几千年延续不断的“劝课农桑”主流文化。
正因如此,该柜问世当年便申报了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于红木家具类别中独享“最长—最宽—寓意最广”三最。
“中华第一柜”亮点: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艺术再现
中国有长达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经济。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仍然位居国家决策重要层面。早在西周时,《周礼·地官·司徒》便明确记载:“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一曰稼穑,二曰树蓺,三曰作材……”在十二项经济管理制度中,把农耕放在首位。
这种“劝课农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一直延续下来,据史料记载,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清政府明确提“王政之本在于农桑”,并留下两件著名的绘画:《五谷图》和《雍正耕织图册》。尤其《雍正耕织图册》,作为大型绘画作品和历史文献,是国家大政方针的一次集中表述。吴腾飞代表作“中华第一柜”,正是《雍正耕织图册》从经典绘画到木雕家具艺术品,完成二度艺术创作的一个范例。
《雍正耕织图册》是雍正登基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共有图46幅,其中耕图、织图各23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并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印章,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吴腾飞多次观摩研究过这件国宝级藏品,受其触动,设计制作了“中华第一柜”。该柜在立意上便是一件蕴含“国家级”大政方针的作品,是通过传统家具木雕进行再创作的一次艺术实践。
“文以载道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文’不光指文章、文学作品,也包含了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并进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诸种器物的文化表述。”吴腾飞说,“《雍正耕织图册》可谓洋洋大观,包罗了传统农耕、蚕桑、纺织几乎所有农事过程,向人们呈现了生动详实的劳作画面:耕田、耙耧田地、施肥、播种、灌溉、除草、育苗、插秧、收割、打场、晒粮、磨面……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描绘了人们赖以生存果腹的粮食的来历;又从植桑、养蚕、抽丝、纺纱、织布、染色、制衣……诸方面,交代了从春蚕吐丝到量体裁衣,人们赖以蔽体的衣服的来历。这种具体、详尽、娓娓道来的方式,对我们养育子孙、用‘劳动创造生活’启迪下一代,具有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家具设计应讲究文化立意、器以载道,这就是真正的道。”
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传统木工技艺和木雕艺术集大成之作
据吴腾飞介绍,“中华第一柜” 以老挝大红酸枝和大叶紫檀(卢氏黑黄檀)为主要材质,耗时6年零一个月。即使是业内人士,没有亲身做过,也难以理解其中的艰辛。
在《雍正耕织图册》创作年代,清宫绘画受到来自欧洲的御用画家影响,引入了焦点透视、解剖学等西方绘画技法,通过光线明暗处理,为中国绘画注入了新气象。怎样通过木雕作品再现绘画原作的风物与景致?这给传统的中国木雕提出了一定挑战。
“传统的雕刻技法中,雕刻蓝本大都采用纹样式图案或线条图案,用传统平刀就可以完成。”吴腾飞说,“《雍正耕织图册》原作是靠颜色和线条一起传达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这就比单纯的纹样、线条难度大得多。木雕作品不能借助颜色,只能靠线条表达。为解决这些难题,反复探讨,不断尝试,最终确定在传统东阳木雕优秀技法基础上,加以合理创新,通过对线条的把握和点线面的组合,创造出中华第一柜画面雕刻生动传神的立体感。”
作为优秀的设计师,吴腾飞深谙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家具,在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语汇,他从中撷取了至高级别的设计礼节元素——皇族歇山顶、佛门须弥座等,来突出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主流文化,还原男耕女织的田园纯朴景象。榫卯结构上,吴腾飞在设计中因器制宜,既继承了延续数千年的榫卯法则,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创新,使整个柜体可以进行拆分卸解。并将家具与建筑技艺相融合,柜体之上施以屋檐、斗拱、白玉栏杆等建筑元素。画面布局借鉴故宫影壁的规制。柜体居中部分以唐寅的一幅山水画作为中轴,镌刻作序,向两边绵延出一幅幅耕织画面以之形成对称。柜背部雕以48幅节气图,与正面描绘的48幅耕织图形成对应关系。左右两侧一对祈福辟邪的“事事如意”神鼓,蕴含了渴盼幸福吉祥的传统文化寓意。
“中华第一柜”赞誉连连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诞生于著名的“木雕之乡”“百工之乡”浙江东阳,在雕刻技法上,融汇了深雕、浅浮雕、镂空雕、立体雕刻等多种技艺手法,充分运用有着1300多年传承史的“东阳木雕”浅浮雕特长,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共事桑麻的场面显得多姿多彩,栩栩如生。这样的画面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对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农耕生活的代入感,既充实了现代人回望华夏历史文明的切身感受,又丰富了作品整体上给予观赏者的审美体验。
著名古典家具研究专家濮安国认为,家具雕刻的关键一在于设计思想,二在于制作技巧。“中华第一柜”在设计思想上是意蕴深厚的“载道”之作;同时,吴腾飞作为一位日臻成熟的设计大师,很明白要想真实再现绘画艺术,需要在家具雕刻设计上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力。他对雕刻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凹凸光影效果、层次叠加和透视关系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家具雕刻二度创作,传达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具象艺术美感。
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科技部主任、著名器物学家曹静楼曾多次观赏“中华第一柜”,他认为该作品对传统农耕文化表述得非常完美。“从历史政治角度看,《雍正耕织图册》目的是为劝导天下老百姓重视农耕。男耕女织、耕读传家在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更重要的是,当时统治者并非借此做表面文章,而是真正的身体力行,雍正当朝时,每年开春时节,都要在北京颐和园西侧的农田里举行声势浩大的籍田礼和迎春活动。‘籍田’既是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也表达了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迎春则是在立春那天,天子率文武大臣到城郊举行迎春祭祀。仪式结束后,天子还要赏赐大臣,并颁布加强农业生产的‘红头文件’。”
从这个意义上,吴腾飞的“中华第一柜”作为中国当下家具木雕领域的鸿篇巨制,既是一件“国家级”的作品,又是一件收藏级别的“大制作”。据有关方面评估,该柜目前价值在2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