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报道“事实”,迫近“真相”

为涂料行业坚守一份“新闻属性”

文 | 《涂料经》 编辑部

编辑 | 等深线

11月8日,第20个中国记者节。籍此日子,我们发布今年第二篇【态度】文章,来阐述我们对于“涂料行业新闻”的再认识。

最近,有关湖南一家涂装企业破产的信息受到关注,《涂料经》最早对其进行了报道,随后也做了系列追踪报道。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追踪报道一度被认为是对一家已经“破产”的企业的“落井下石”,哪怕我们的初心只是希望让“一家涂料企业为何会破产”的现象得到浅显的探讨。

当然,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最终演变成一出“罗生门”,受到企业破产影响的双方——企业创始团队和代理商——各执一词,真相若隐若现,却又扑朔迷离。

在追踪报道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为代理商发声,同时也要承受来自创始人团队乃至业界“偏袒”“不尊重事实真相”的质疑与指责。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何谓事实,又何谓真相?

从新闻理论上说,事实和真相大致是意义等同的两个词;然而在新闻实践当中,我们又开始意识到它们的不同之处。我们认为,真相只有一个,但“事实”可以是很多个;真相往往是由很多个“事实”共同堆砌起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还是以上述“破产”系列追踪报道为例:首先,企业破产是一个事实,它确实发生了;代理商向媒体表达“受骗”的疑虑,这是又一个事实;而企业创始团队回应否认,则是第三个事实。

对于我们来说,报道这每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的责任;至于说对每一个“事实”中涉及到的更细化“事实”去做一个求证,则是操作层面的事情,有时候它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对“事实”中的“事实”进行求证,其实就是一个迫近真相的过程。我们之所以说“迫近真相”,是因为真相是无法真实还原的。人都有趋利的本性,当有矛盾产生,人们就容易激发避害的心理,因此在每一个大的“事实”当中,往往就存在一些被隐瞒甚至被歪曲的小的“事实”。作为第三方的媒体,这就很难去完完整整地展现真相了。

但我们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苛求展现每一个真相,更应该是提供一个多方都能够发声的平台(媒体本身就是一个传播声音的平台),在这种观点交汇中将大的“事实”和小的“事实”一一呈现。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只有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级的观点展现,人们才能够建立起客观理性的判断。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始终追求对于“事实”的呈现,并以此步步迫近真相。这个过程其实也体现出媒体对于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涂料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希望以自身绵薄的影响力去推动行业的每一个哪怕细微的进步。

这个需要一种严谨的态度。在上一篇【态度】文章中我们就阐述了对于“立邦”这样一个极具话题性品牌的资本背景问题,正是我们对于报道中的严谨性的一种表态。当时我们在文末做了一个小调查,尽管参与者不算多,但结果也多多少少能够体现出当前中国涂料行业从业者的一种态度的转变——遗憾的是我们依然看到非理性的选项占据了多数,庆幸的是这种非理性的表达已经出现了减少的趋势。

自诩为媒体,中立、客观和理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或者换一句话来说,事实报道是底线,迫近真相是终极目标。我们始终认同某位新闻界前辈所说的这样一句话:“可以有不说的真话,但绝不说假话。”回归到我们涂料行业的新闻实践中,则应该做到:可以有无法迫近的真相,但不漏掉任何可能迫近真相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