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洋当时的抢救室外。
昨晚,北京市民雷洋的离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警方200余字的通报,并未让自媒体上不断升温的舆论找到停歇的充足理由。到底是“途中发病”,还是“跳车抗拒”,又或是“暴力执法”,扑朔迷离的案情,容易让人心生不安。
从警方公布的信息来看,事件的经过和雷洋死亡的原因并不具体。涉案地点、相关证人、执法录像的缺位是公众质疑的焦点,而网络热帖中所说的“通知家属的时间被延迟”“蓄意删除的通讯记录”“与警方表述不一的身体淤血”等信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回应,似乎让一次本应底气十足的扫黄执法变得“讳莫如深”。
实际上,我们离事实真相从未远隔千山,让我们不安的到底是什么?
对于雷洋是否参与嫖娼的事实,警方通报中提到一并归案的5名涉嫌“协助组织卖淫”的人员恐怕就是最好的证人。面对公众的质疑,对于执法录像、通讯记录、涉案细节、相关口供等是否公布、何时公布、如何公布,拷问的是警方应对舆论升温的能力和回应公众关切的诚意。
公民绝不能枉死,警方也不必蒙冤,在纷纷扰扰的揣测中,只有事实真相才是定海神针。我们需要的是一点耐心,是给真相一点时间。我愿意善意的相信,经历了这些年如此多的公共事件,警方很难找到庇护违规行为的理由和胆量。
当然,除了警方的诚意和公众的耐心,令我们不安的可能还有此次事件的传播本身。我们会问“如果我不是雷洋这样身在北京的名校硕士、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遇到执法的不公,会不会石沉大海、无人所知?”也许,答案就在此刻。值得扪心自问的是,如果我是当晚的“雷洋”,又或如果我是当晚的“警察”。这两个“我”在那个夜晚,应该如何做才能“问心无愧”。有时候,“问心无愧”是最大的守法;也有时候,城市的安全感只是盼着一个磊落的说法。
“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份“公平正义”,雷洋听不到了,但我们必须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