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7月20日讯(记者 冷锋 锦浩 丁振年)目前,在中国儿童死亡中意外死亡占总数的31.3%,这个数字还以每年7%到10%的速度在增加。其中,1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中,溺水事故占57%,平均每天至少有40人溺亡,一年至少14600名儿童死于溺水。而每到这个季节,都是学生溺亡时间的高发期,溺亡甚至成为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
溺亡频发 谁来保证孩子暑期安全
事实上,学校关于青少年暑期防溺水的宣讲在学生放暑假之前进行了多次。今年荧星小学便对这儿童死亡第一大杀手的溺亡进行了详细的科普与教育。不但如此,公益组织也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反复地向孩子与家长传递这样的信息:注意安全,不要私自游泳。
可是即便事前的提醒与防范如此频繁,青少年溺亡的事件还是屡见不鲜。比如,青少年暑假期间,菏泽市一天就发生了三起溺亡事故,触目惊心!
面对一个个过早凋萎的花季生命,一个个失儿丧女家庭的悲恸,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何类似的溺水悲剧重复出现,又该谁来保障孩子暑期生活的安全?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约为6200万,占农村儿童的37.7%;溺水事故中,农村留守儿童溺水死亡的人数是城市的五倍。
记者发现,许多农村的孩子在放暑假的期间根本无处可去。学生放假之后的休闲生活其实匮乏的厉害。待在家里的孩子大多是下棋写作业看书,消遣放松的地方基本没有。
“我只能在自己家或者朋友的家里,看看书、下下棋、打打牌。”因为村里有一个小孩前几天在村里的积水坑里溺亡,所以家住日照市莒县东黄埠村的小朱更是被父母严格限制外出。应该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存在对孩子监控不足的情况,而农村情况则更为严重。那么,还有哪些因素是导致暑期儿童溺水的重要原因呢?
青少年成溺水死亡高发群体
据统计,近两年我省溺亡的青少年年龄多在10—17岁之间,其中96%为男孩。也就是说,溺亡的青少年中,多是中学男生。这个年龄段的男生比儿童大,但尚未真正成年,他们容易认为自己已经是大孩子了,“初生牛犊不怕虎”,认为下水游泳安全没问题,所以当放了假失去了大人和学校的管束就容易发生难以挽回的悲剧。
农村孩子为什么这么固执的喜欢去窑坑、水塘这样在荒郊野外的地方游泳呢?记者调查发现,每个村庄基本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河湾湖泊,这些地方也是水深不一,地势复杂。而农村孩子暑假大多没有旅游、上兴趣班这样的条件,家长也大都忙于生计,小伙伴相约下水游泳就成了一种消遣。
记者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危险的水域根本没有设置任何的防护措施和警示标识,许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不顾危险依然在水中嬉闹。就在记者因菏泽市发生一孩子一成年人溺亡事故而采访当地村民的时候,还有孩子在水中嬉闹,并且不顾记者与他人的劝阻,完全没有意识到河水的危险。
齐抓共管 杜绝溺水事件发生
悲剧频频上演,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寻求有效的杜绝措施迫在眉睫。记者把调查的情况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是对应的举措还是相对滞后。
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来到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政府。面对记者提出的质疑,其工作人员回答闪躲,推诿到其他部门,官腔下着实没有实在的回应与应对措施。
无奈之下,记者联系到了菏泽当地的一家民间救援组织-----菏泽市牡丹紧急救援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放暑假之前就已经对各个小学中学进行了宣讲教育,暑假期间还轮流对全市的窑坑、水塘等危险区域进行蹲守或者巡逻。
救援人员告诉记者,防溺水需要防患于未然,需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堵不如疏,与孩子们加强沟通,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游泳兴趣才是全社会需要关注到的重点。防范强于救援,只有对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行为习惯后,才能根本上解决溺水的风险。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显然不是一两个民间组织能够解决的,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他们也捉襟见肘。最显而易见的便是经费,废弃坑的警告牌、回填资金都无法落实,因此政府的人力财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编后:预防和减少游泳溺水事故需要齐抓共管,堵疏结合。水务、公安、教育等部门应加强江河游泳安全管理,明确管理职责或区域,并在中小学校大力开展游泳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家长应做好安全教育,劝阻学生去池塘、河道等水域游泳嬉戏,同时,在村镇集中点兴建一批安全简易的“天然游泳池”,让农村中小学生有一个安全的游泳场所,让孩子们玩耍嬉戏。或者多开展一些暑期活动,包括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让学生过一个寓教于乐,安全快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