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在全年粮食产量十一连增的同时,农民的收入也实现了连续十一年的快速增长,人均收入增长9%,增加大约800元,农民年收入首次接近万元。 在全国农民平均增长的大背景下,普通农户2014年的收入如何?城乡差距仍然巨大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央广网1月5日河南(记者杨滢)据《三农中国》报道:正值农闲时节,这几天,河南滑县王佐镇的种植户陈继周赶到了县城,参加当地一家种子公司开办的种子营销大会。陈继周家有55亩地,提到2014年的种粮收入,老陈高兴的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今年在没有增加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家里每亩地增收约200元。而在他昨天参加的种子营销大会上,2015年种植的玉米和小麦又被采购商预订一空。

    陈继周说:“我们种的以玉米和小麦为主,今年玉米收成每亩地合一千五百斤左右,小麦合一千三百多到一千四,属于高产,增产了。”

    记者:“收入和去年比增长了还是持平?”

    陈继周说:“增长。”

    记者:“增长了多少?”

    陈继周说:“按每亩地说吧,增了200多元,小麦今年每亩地也增收了将近200元。产量跟往年比就数今年高。”

    记者:“为什么今年收入高?”

    陈继周:“今年主要光照好,到后期没有下雨,就小麦在成熟期下雨下了几天。”

    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民生产经营方式,走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之路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区实现农业发展的共识。江苏连云港灌云县杨集镇的农民贾祥和,两年前,他办理了8万元贷款入股合作社养殖蛋鸡,现在每年分红近3万元,他告诉记者,规模化养殖让他真正走上了致富路。他从2012年开始成规模化养鸡,存栏量保持在7000只左右,现在每天可以保证有3000只鸡处在产蛋期,算下来平均每天大概能捡蛋300斤。按照目前的行情来看的话,一个月的毛收入能到4万块钱。

    现在,蛋鸡养殖是贾祥和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养殖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贾详和推广“公司+合作社+成员带农户”发展模式,无偿为合作社的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
贾详和说道:目前,合作社成员有331户,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建了生产养殖基地,带动村里面几百户的村民增收,平均每户增收8000到1万多元。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在2013年,农民年纯收入8896元的基础上,9%的增幅带来的是约800元的收入增加,在增加的800元收入中,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增长约占五成,农业种植和养殖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到三成以上,国家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到近两成,我国农民的年纯收入也首次逼近万元。

    甘肃庆阳宁县的张养坤和已经在甘肃嘉峪关打工快十年了,如今儿子也随他在嘉峪关上了一所技校。多年来,在外务工,是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什么活都干,没啥技术,干一些电焊,建筑工之类的零活。农村的土地都包出去给别人了,这两年的收入每年差不多就是5万元左右,比以前在家种地现在真的是强多了,种地差不多一年就一万块钱。对现在的收入也还算满意,自己毕竟没有什么技术,能拿到这么多很好了,而且现在打工形式已经好多了,体力活没有以前那么重了,工资也比以前高,衣食住行也是比以前好多了,觉得社会发展的特别快。

    虽然农民人均收入已经将近1万元,但是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万2千元,农民收入还不到城镇居民收入的一半,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如何继续增长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农民收入普遍增长的2014年,新疆玛纳斯县包家店镇皇宫村的棉花种植户杨明却有着说不出的苦衷。随着生产成本的逐年提高,杨明家中109亩的棉花收益也越来越少,经济作物不再经济。他告诉记者,今年他比去年差了一些,主要是因为棉花价格下跌,人工也越来越贵,杨明说:“今年收入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一年下来没挣到啥钱,跟去年比稍微差点。现在一方面农民工工资高,像化肥、水费成本乱七八糟都在涨,加上产量要是有点上不去就挣不到钱。目标价格制度,以前都卖8块多,现在卖5块多,补贴还没拿到,说是到2月份下来。一亩地收入我们算了一下,就按三百多公斤算,卖到2块6到2块7左右,一亩地也就2000多块钱,成本应该到2080。以后希望国家对农民加大支持力度,机械化作业,你像人家的机采棉,机器采的棉花就没有赔钱,多少还挣了点钱,我们没有挣到钱的原因是雇得民工在拾棉花,这样无形中就比人家多几十块钱的成本。

    农民收入连续十一年增长的确令人欣喜,但是在农民收入连续增长背后存在城乡收入鸿大的隐忧仍然不能忽视。比如在收入构成中占有重要部分的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就存在农民工就业仍不稳定,就业质量和工资水平整体不高;社会保障不到位,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那么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难题应该如何待解?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第一坚决严格的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度,,决不允许在法律对农民工的盘剥;第二,要保证农民工的收入和整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发展,和整个国民收入同步增收。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企业包括工会组织要高度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增收。第三,要加大对农民工务工劳动保护力度,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让农民工融入到城市中来,变为市民,和市民一样享受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除工资性收入之外,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普通农户种粮收益有限。“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已成普遍现象。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给现代农业带来希望,却也面临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土地流转难、贷款难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姚景源认为,加大资金投入仍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化服务薄弱,金融对农业扶持不足等问题都普遍存在,从今年开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强调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对农业的投入很重要的就包括对农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这样既可以改善农业的基本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措施。反之,又可以改善农民的民生状况,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来解决农业共产产品供给不足,加大农业公共投资,金融机构更应该权力扶持三农,使它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