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雪娇

历史记忆靠一代代人传承

嘉 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黄一兵(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巡视员、研究员 王新生(右)

主 持: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节目主持人 文文(左)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这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诸多出版机构策划了一批主题图书和红色出版物。这其中,《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和《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受到了广大读者欢迎。“红沙发”系列访谈邀请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黄一兵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巡视员、研究员王新生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重温历史的苦难和辉煌,不是一种怀旧,而是为了通过回顾历史、追忆峥嵘岁月,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坚定前行的步伐。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撰稿者之一,黄一兵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写作这本书的依据和意义。在黄一兵看来,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责任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讲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十八大90多年的历史,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了四句话,即坚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坚持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坚持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作为《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的作者,王新生已经研究长征30年了。他说:“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将这样一座中华民族的巍峨丰碑奉献给读者责无旁贷。让年轻人了解长征、了解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所以将书名定为《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王新生解释说,长征对于年轻一代太遥远了,他们很难深切感受到长征的伟大精神。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年轻一代了解长征,这也是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回望历史,引导读者去了解和认识长征,让更多年轻人看到红军战士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从中汲取长征中的智慧和力量,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任何一本书,尤其是历史书,要想吸引人,首先它的观点要正确、史实要准确。”在黄一兵看来,史实准确是任何一本党史读物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创作的过程中,一直把史实准确作为重中之重。“为了保证史实准确,我们在使用资料的时候都不是拿来就用,而是根据第一手档案资料进行再考证,确保这些资料或者是确保这些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能够站得住脚。”黄一兵说。

黄一兵举例说,书中在写井冈山斗争时期发展党员时,就写到了党员的条件:一、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二、忠实。三、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不吃鸦片,不赌博。这是原汁原味的记载,不溢美、不修饰,反而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这就是按照历史本来面目写历史。

同时,作为权威的党史教材,《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坚持写“党怎么说”同写“党怎么做”的统一,坚持宏观同微观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保证了编写质量。

“当前有些作者为了吸引更多读者,便虚写历史中的人物,这样会给读者造成误解。”王新生道出了心中的担忧。同时,他指出,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再加强文字的生动性,这样才能达到向读者普及党史的目的。

正如王新生所说,《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一书中,所参照的书目都是业内比较权威的,比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及《毛泽东选集》《周恩来文选》《周恩来选集》等,力求每一个引用材料都真实、准确。

历史需要常写常新

有关党史和长征的读物,往往给人以严肃、枯燥的印象,并且市面上已有很多类似题材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该如何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两位嘉宾一致认为,应该坚持历史常写常新,让读者常看常新。

“长征需要记录,需要挖掘,我们只有从新的角度挖掘历史,给读者提供新鲜的知识,让一代代年轻人常读常新,才能吸引他们继续读下去,也才能达到党史工作者的写作目的。”王新生说。

“我想用我的方式,让读者穿越回80年前,去感受长征,感受真正的长征精神。”在王新生看来,本书的创新远不止书名所体现的那样,书中引用了大量回忆录、文献资料,并且每一章节都搭配点评。“这些点评并不是我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时间研究党史、军史时自己的一些感想。因为读者可能不是相关专业的,作为研究者,我想用自己的点评告诉读者如何看,引导读者对事情的认识。”

在《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一书中的“湘江之战”部分,王新生写道:“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湘江之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最低谷,但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最先进、最大公无私的政党和军队,充满朝气和智慧,不会为严重的挫折所吓倒,他们会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调整方向,走上胜利之途。”王新生说:“我通过这段话总结了湘江战役后党的情况,然后引出后面的遵义会议。这样即便是不了解历史的读者,也会明白来龙去脉。”

同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在形式上做出了很多创新。黄一兵与大家分享了编写过程中坚持的“6+1”编写要求,这其中,“1”便指注重创新。

黄一兵进一步解释说,无论从编写态度还是内容、形式等方面看,都是需要创新的。从态度上看,我们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内容上看,我们使用的是一系列新的档案资料作为创作的基础,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使这本书更具有时代价值;从形式上看,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读者,我们在书中增加了大量的图表,并在正文中选配了若干张历史图片,增加了信息量,增强了图书的感染力。

“历史的记忆和应用要靠一代代人的传承,作为党史研究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精品,引导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了解党史、了解历史。”王新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