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振岳故居一角。记者 孙晨 摄

邹振岳故居一角。记者 孙晨 摄

邹振岳故居窗框上的花纹。记者 孙晨 摄

 

邹振岳故居窗框上的花纹。记者 孙晨 摄

  大众网-鲁中网淄博5月27日讯(记者 孙晨)“文物遗存是历史切片中的典型代表,代表着所在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状况,因此城市发展应与文物保护相协调,为市民留住了解历史片段、寄托乡愁以及文化研究的场所。”5月25日,张店区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张勇接受“寻找乡村记忆保护文化遗产”媒体行采访团专访时说。

  张店文物部门按照内涵式发展思路,区分功能、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现既延续历史文化发展特色,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建设张店区博物馆、中国铁山冶铁文化博物馆和浮山驿遗址开展大遗址保护和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强化整体保护,夯实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大遗址保护和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形成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特色鲜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的文物保护新局面。

  城市发展规划应有文化保护意识

  张勇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瑰宝,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城市发展,张店区大多数古村落现难以寻觅,只有些许文物遗存散落各地。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虽是两个不同行业,但却在一些方面有所交集,甚至是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首先要有文物保护意识,因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有些文物可以为城市发展规划带来促进和帮助。

  据了解,张店区目前现有省级文保单位6处,,市级46处,市级暂保6处,区级8处,其他文物点40处。通过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100处,其中新发现51处,复查49处。2013年10月,杏园德式建筑、杏园天主教堂、淄博市展览馆旧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抢救性发掘镇东小学汉墓群。2012年,张店区政务中心对面的镇东小学建筑工地发现汉墓群,市文物局对33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汉代钱币120余枚,陶罐和陶壶27个、铜镜8枚、铁剑1把、铁刀2把、铜簪1个、铜带钩3个及汉砖等物品。淄博铁山被专家论证为中国冶铁文化发源地后,为保护和挖掘冶铁文化,张店区文物部门提请市局将冶铁文化遗址列为市级重点文物暂保单位。

  开展文物普查 留住乡村记忆

  为保护文物遗存,张店文物部门在全区内开展文物普查,共调查挖掘黑铁山起义小田村联络处旧址、韩发亮烈士墓等抗战历史遗迹7处,为张店地区抗战历史提供了实物支撑。截止2014年9月,张店区共普查上报传统文化村落1个、乡村博物馆1个、传统民居14处、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6株。其中,沣水镇高东村、中埠镇大寨村鲁中红色纪念馆、沣水镇高西民居建筑、邹振岳故居、北沣教堂、中埠镇孟家炉神姑庙、南定镇马庄劵门、傅家镇大徐桧柏等8处作为张店区重点推荐的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向省文物局进行了上报。开展浮山驿遗址保护。张店区制订了《浮山驿遗址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 在休闲中感知文物魅力

  张勇谈到,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文物知识宣传和教育作用。目前,张店区多处文物点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沣水古桥。沣水古桥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金泰和元年,目前,桥体全部埋在路面下,大桥旁边是一所小学的大门,可结合村庄改造,把桥体发掘出来,树碑立文,挡上围栏,恢复其本来面貌,供游客参观。

  沣水镇高炳村文物古迹综合利用。该村文物古迹较多,自然景观丰富,通过植树绿化,改善周边环境,可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湖田镇辛安店村刘镛老师王西来故居遗址。王西来是张店历史名人,重建其故居,可借助名人效应带动当地旅游和经济发展,还能增添张店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重建王西来故居发挥其旅游效益和社会效益。

  沣水镇昌城村昌国故城。昌城村是齐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昌国故城、市级优秀古建筑邹振岳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旅游利用价值。可结合旧村改造,整体策划,开展文物发掘工作,建设昌国故城博物馆和邹振岳故居等旅游景点。五是中埠镇孟家村炉神姑庙。孟家炉神姑庙作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村民自筹资金重建,已初具规模,每年有庙会等群众活动。可通过修缮、扩建炉神姑庙,并结合炉神传说和冶铁文化,扩大庙会影响,把炉神姑庙庙会办成具有民间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带动当地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此外,我区还可对九级村九级塔、张店牌坊等已消失的文物点开展复原和重建工作,还原其本来面目,为张店区增添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