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馆员、专家,各位来宾:

  去年,市文史馆、市文明办和市老年基金会三家单位成功地联合举办了首届“敬老崇文”论坛,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今天,我们三家单位再次联手,以“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为主题举办第二届“敬老崇文”论坛,在此,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文明办,对此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向积极支持、参与此次论坛的有关领导、馆员、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同时,值此国庆、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也借此机会,向长期致力于敬老崇文事业、推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人士表示由衷感谢,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去年的论坛上,我们探讨了敬老崇文与现代社会这一话题,今天,我们探讨历史记忆和城市精神,我想谈三点想法:

  第一、敬老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尊贤、崇文尚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敬老事业和“崇文”理念结合起来,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我们强调“敬老崇文”,不仅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仅仅体现为对老人过去贡献的肯定,而且是为了充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化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联办“敬老崇文”论坛,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我们的敬老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敬老崇文要站在新时期的角度,重拾历史记忆,重温城市精神,进一步推动敬老事业,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座城市、一个人的历史记忆,说到底,是关于老人的记忆;而一座城市代代相承的独特精神,其主要表现者和继承者,也是“老人”。这里所说的“老人”,可以指我们的先人、前辈,也可以指依然活跃于我们中间的老者、尊者。从更深入的角度来看,“敬老”,就是善待历史、重拾记忆;“崇文”,就是传承优秀的城市精神、民族文化。所以,在新时期,推动敬老崇文,就是要深入发掘中国文化历史的优秀精神,把遥远的传统变成现实中时时处处可以触摸的东西,推动城市精神的代代传承,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敬老崇文是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多年来,上海市文明办十分重视敬老崇文事业,并通过社区志愿者的为老服务、“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将爱老、敬老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落到实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弘扬敬老崇文的重要意义,从构建和谐家庭入手,认真研究开展尊老敬老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中爱老、敬老的引导,不断推进优秀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建设。最近媒体上关于“跌倒老人要不要扶”产生了很多热烈的讨论,我们要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制定和采取新的政策措施,比如说建立民间急救员志愿者队伍,要保护好大家关心、爱护老人的道德风尚和传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尊老爱幼基础教育,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综合运用歌咏、演讲、摄影、书画、戏剧作品等形式,以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尊老敬老意识,增强全社会的尊老敬老观念,坚守民族优秀传统和道德底线。要不断发现、梳理、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让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和影响力,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为老服务、敬老崇文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最后,我衷心希望,在我们三家单位、各级领导、各位馆员、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敬老事业能不步推进,“崇文”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在我们上海这座城市,形成“敬老尊贤、崇文尚德”的社会风尚,成为新时期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动力、新特点、新面貌!谢谢大家!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