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从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学心理学,,到如今定期去当心理咨询服务义工,一直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却义无反顾。

  今年10月25日,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温岭青年连某某把匕首刺向3名医生的事件,老吴说,“现在病人大多伴有心理上的问题,医生有必要学点心理学。”

  和老吴一样,上海医院里一些医生开始研习心理学,他们不仅急需重新“认识”患者,更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怎么当个医生。

  这个家属为什么要打我?

  老吴是医院的中青年骨干,工作勤勉,业绩突出,逐渐成为科室里老大哥式的人物,人称“老吴”。

  当然,最令人侧目的是他管理病人有方,很少被投诉。也因为如此,那次挨揍经历,对他冲击很大。

  那是一个忙碌的冬季。老吴值夜班,从下午4点开始收急诊病人,到第二天早晨7点半交班,一晚上开了11台刀,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他又接着出门诊。下午5点半,老吴往病房赶,6点约了一位肿瘤病人的儿子谈话。

  在去病房的路上,老吴遇到一个老师,聊了几句,结果晚到10分钟。没想到,人高马大的家属突然冲上来打老吴。护士们劝架不成,家属开始打砸护士台,病区变得一片狼藉。

  “我到底做了什么激怒了病人?病人儿子的一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你们当医生的,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是不是有什么举动让患者家属认为我不把他们当回事?”老吴第一次被打,很委屈,他开始不断反省自己。

  老吴的经历在老同学看来不算什么。这名老同学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工作,过去3年被打了3次,每次都是夜急诊。有一次,病人下腹绞痛,家属跑到急诊大喊:“人要死掉了!医生呢?”大半夜,护士跑去叫醒医生,但由于他没有马上调整为“精神抖擞”的状态,家属上来就给了一拳。“有时就是一个表情,病家的情绪有了波动。”被打之后,老吴有了一个新习惯:和家属谈话一定要坐在医生办公室,不站在护士台旁或病房过道里。他说,人坐下来,心情或许就不同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