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记得在浸会读书时,某位教授讲的一个关于媒体的事情。

说在某个华人城市,每年7月1日都要搞一次游行。当地报纸基本分为两派,有支持这个游行的,也有其实是不支持游行的(只不过嘴上不说)。前者刊登了一幅人山人海的照片,以证明这场游行如何深得人心,如何得声势浩大。而后者则刊登了另外一幅照片,图像上游行者稀稀拉拉,不成队形,以证明这场游行其实是没多少市民愿意参与的。两张照片全部是真实的照片,保证没有任何“技术处理”。只不过,前一张照片是在游行开始或高潮时拍摄的,而后一张,则是在游行快结束时拍的。其中玄妙,正常智商的人都明白所以然。

两张照片,统统是“事实”,但它们是真相吗?

真得只有上帝知道。

以CNN为代表的一些媒体,犯了专业主义的大忌。它们居然胆敢去技术处理照片。这已经沦落到事实这条底线之下了。但作为现代媒体受众,我们的确需要具备一些媒体素养。比如说,就是那个照相机,俯拍和仰拍,展现出来的图像,它们的象征是何其不同。

事实是一种客观的东西。就说上面这个游行,有1万人参加,或者有10万人参加,这是标准的事实。但只要一涉及到这个游行的人数是否众多,立刻变成了主观的东西。因为众多还是稀少,本来就是个主观判断的产物。

如果还要涉及到这场“事实”背后的“真相”,那就更“人类一思考,上帝变发笑”了。定性研究者抨击定量研究者的论据之一就是:只要去做调查,那就一定是主观产物。在社会学领域中,绝对的客观,根本不存在。

媒体,从来只能报道事实(如果它够专业主义的话),但却无法报道真相。这是我在《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一书的扉页上写下的话语。套用英文的说法,便是:Fact,but not truth。

但是,我们人类可悲的地方在于,我们是透过媒体看世界的。“香港人永远不知道冰岛的存在”,不是说香港人无知,而是冰岛在香港媒体上几乎不存在。于是,浸会另外一位教授的名言,让我铭记肺腑:Perception=Reality。

即使媒体有专业操守,我们也只能了解事实。更何况,有着形形色色的过滤器,让媒体所反映出来的“事实”都是偏颇的,更妄谈什么“真相”。

当代伟大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Noam Chomsky列举了五种过滤器:媒体所有者、广告商、政府、媒介有关律令和对它们的抨击,以及意识形态(比如反恐主义下不能同情伊斯兰分子)。每一个过滤器都是强大的,强大到媒体永远是“戴着镣铐的舞者”。

看到郑治的当地球人都不可靠,我们怎样发现真相?便感慨几句。

真的,真相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