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大家免不了有恐惧和担心。当今互联网发展使人们获取疫情信息更迅速、更广泛,但这也造成了人们容易出现信息过载,尤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负面信息甚至谣言,人们开始表现出以下两种心理倾向:

一、疑病倾向 一旦出现头晕或咳嗽时,就联想到自己可能患上了肺炎,或者频繁地监测体温,稍有升高便怀疑自己也感染了,总想去医院检查。

二、替代性创伤 由于网络环境的高速传播及直观性,这次事件中实际经历替代性创伤的人群范围更广,从年前到现在,我们时刻关注疫情,情绪不自觉地卷入。但渐渐的,许多人表示自己莫名感到厌烦,容易生气和悲伤,吃不好,睡不好。如果近期你出现了类似的变化,那么你可能出现了替代性创伤。

面对应激事件,出现适度的紧张和担心,可以让人们避免危险,更好地保护自己,但是如果个体长期处于这种压力应激状态,得不到合理的心理调适,不仅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心理疾病。不良的情绪会扰乱大脑功能,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引起机体内环境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您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 传染病暴发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正常的,即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心情,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不必对此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应对疫情。

恰当心理对待疫情信息 我们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看正规媒体的相关报道,了解病毒性质、掌握流行情况,不轻信谣言,不传谣。认真做好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已有焦虑症状也能缓解 如果觉察到自己无法负荷更多信息,你需要放下手机,主动隔绝疫情信息,直到情绪恢复平稳。写下三件今天发生的、让你平静或快乐的事。你可以把它们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显眼的位置,感到情绪沮丧时就看看它们。虽然活动范围受限,我们仍要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按时起居作息,让自己回到正常的轨迹。规律、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聊天、唱歌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情况严重时,可拨打正规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