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志阳  

    昨天,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足球史上首部时间段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面世。

    该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国足球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编制,明确了中国足球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其中远期(2031-2050年)目标是要让中国成为世界足球一流强国。

    三个阶段 三大目标

    这份长达14页、近万字的《规划》,明确规定了三阶段目标——近期(2016-2020年)努力实现中国足球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的发展目标;中期(2021-2030年)奋力实现中国足球动力更足、活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跻身世界强队的目标,,其中具体要求“国家男足跻身亚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强队行列”;远期(2031-2050年)要全力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目标,中国足球实现全面发展,共圆中华儿女的足球梦想,为世界足球运动作出应有贡献。

    诸多问题 需要解决

    规划回顾了中国足球近年来的发展基础:我国足球运动逐步发展,球迷人数过亿;校园足球联赛体系逐步形成,每年比赛超过10万场;职业俱乐部达到52个,中超、中甲、中乙为主题的职业联赛框架初步建立;足球产业初具规模,近10年中超联赛场均观赛规模达1.5万人次。

    规划中指出,尽管我国足球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发展理念滞后,对足球价值和发展规律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严重;体制机制落后,政社不分、管办不分、事企不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法治水平偏低,行风不正、竞赛秩序较乱,缺乏有效监管;足球基础薄弱,人才短缺、设施不足,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足球运动需求。

    七大任务 逐步实施

    如何实现三个阶段性目标?规划列出了构建制度体系、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场地设施、丰富赛事活动、壮大足球产业、培育足球文化、促进足球开放七大任务。

    规划指出,要科学构建中国特色足球管理体制,健全完善足球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足球法治体系;大幅增加青少年足球参与规模,显著扩大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立职业运动员良性发展机制,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科学规划足球场地设施发展,加大校园足球运动场地建设力度,推进社区配建足球运动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优化职业联赛结构,支持社会足球赛事活动;大力发展足球服务业,做大做强足球用品制造业,促进足球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健康、快乐、进取的足球理念;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高水平的足球人才来华工作,积极引入境外资本。

    四大政策 保障落实

    在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上,规划提出了财政和金融、规划和土地、税费和价格、人才和就业四大政策保障,以及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机制。

    规划提出,要完善公共财政对足球事业发展的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支持足球运动发展的力度;将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在配建体育设施中予以保障;足球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足球领域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和规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才注册制度,理顺球员培养补偿和转会机制,推动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

    规划要求,各地要积极贯彻落实规划,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行政部门、足协等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足球发展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