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为了中国足球,一个人的苦心救赎
新华社记者马邦杰
中国男足5日在多哈带着一场胜利倒下,再次冲击世界杯失利。每次失败过程虽有不同,主题却只有一个:遗恨。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中国男足这次冲击世界杯之旅败得心有不甘,句号画得有些悲壮。但悲壮并不等于未来马上强大。
未来会怎样?
1990年,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撰写了一份名为《全国少年儿童足球训练与竞赛体制改革的研究》的调研报告。调研结果发现当时中国足球人口只有一万人,这让报告的负责人大吃一惊。
他是张路,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大毕业生。他上过业余体校,下乡插过队,踢过专业足球,上过大学,进过研究所,解说过欧洲职业足球,当过职业俱乐部总经理,在中国足协以及亚足联任过职,足球人生可谓丰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种知识分子所独有的那种情怀。他不愿在足球圈子内浑噩沉沦,一直痛心疾首,一直苦心无奈,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
2015年12月,在武汉举行的一次校园足球老师培训活动中,大家谈到了里皮可能出任中国男足主帅的可能。当时应邀参会的张路说:“中国足球即使请来瓜迪奥拉或者穆里尼奥,也不可能妙手回春。”
中国足球还在为过去的谬误还债,并且还要继续偿还一段时间。
张路对中国男足未来的预测有些黯淡。在他看来,当里皮带着世界杯冠军、欧冠冠军、亚冠冠军、意甲冠军和中超冠军这些闪亮的头衔拿起中国男足教鞭并融入其中,他必将要面对过去中国足球的传统扔给他的难堪重负。他必须要带着这些包袱来书写中国足球的未来,短期内也很难妙笔生花。
张路认为,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失利,不是里皮的错,更不是球员的错。错在“我们”!
“我们曾经两次亲手把中国足球毁掉,每次都是三年。”张路说,一次是1986-1989年,另一次是1997-2000年。
他在很多场合公开痛惜中国足球被毁掉的这两段黄金岁月。上个月底在山东荣成,面对当地180多名中小学体育老师的殷切目光,他再次讲到了自己亲历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故事。
他说,中国足球过去毁于功利,毁于忽悠,毁于失去民心。
荣成市教育局总督学刘志刚听后深有感触。他说:“张指导啊,您说的正是我们这里所发生的。过去我们这里有不少孩子踢球,后来家长都不让孩子踢了。”
据刘志刚介绍,中国足改启动后,荣成校园足球重新起步,投资上亿人民币,决心和动作力度都很大。但他们很快就陷入了困惑:校园足球到底该怎么具体发展呢?为此,他们请来了张路为他们解疑释惑并提出具体发展路子。他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张路在现场展示了一本书:《国际足联草根足球培训手册》。他说,他的很多理论是借鉴于这本著作。“我认为这是最权威的指导教材。现在国内有很多校园足球的教材,我觉得大家把这本研究透就够了。”
这本书由中国足协翻译,2010年9月出版。其中引用了一段卢梭的话:“儿童在成人之前就是儿童,这是自然规律。如果我们想改变这一自然法则,那么他们将过早地步入成年,但既没有实质,也没有实力。”
张路认为,中国足球的希望在于校园足球,要坚决摒弃功利主义,也不要讲那些大道理。我们大人只需要为孩子做一件实事:让他们踢球。
让孩子们踢球,看似简单,做到却殊为不易。因为很多人都会在内心里问一句:我这样做能得到什么?
十年前,陕西省志丹县的丁常保也曾这样问过张路。张路回答:“当你七老八十的时候,走在志丹县的大街上,不时有人见了你,对你鞠躬,说‘丁老师,当年是您带着我们踢球,我们才有今天的成就。谢谢您!’这就是你能得到的。”
张路说,丁常保在志丹县努力工作了10年,如今已有所成就。现在那里有5000个孩子踢球,占学生总数的30%。中国不仅需要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更需要更多的丁常保。
丁常保的故事让不少荣成校长、老师和教育官员感慨不已。在当地一所小学内,荣成教育局党委委员刘忠伟陪着张路观看孩子踢球,显得有所触动。“张路的讲座让我们茅塞顿开,如果将来我们的学生能对我们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我们就足以满足了。”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计划的启动,让张路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又充满了信心。他说:“我们领导人高瞻远瞩,看得很明白,给我们指明了道路——校园足球是育人工具,就是要搞普及。中国如果有500万孩子踢球,不成为足球强国都难。”
张路已经退休数年,但他一直没闲着。从去年至今他到过京津冀很多区县,去那里普及足球基本理念和知识。据“烛光行动”校园足球支教计划的组织者郑东兴介绍,由于经费受限,他们每次都是早出晚归,避免在外地过夜。张路分文不取。
这次趁来荣成讲课之际,张路和郑东兴又启动了“环渤海校园足球烛光行动”。他们只要求当地提供基本的食宿,其他条件不谈。
“我们当年亲手把中国足球毁掉了,我想趁还能做事,多为孩子、多为中国足球做点事。这是我个人的救赎。”张路说。
荣成有个著名的景点:天尽头。讲座结束后,66岁的张路来到这里。站在海边巉岩之上,面对茫茫水色,张路说:“这么多年了,中国足球的磨难也该到尽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