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打假上千次,他盼自己失业

喻晖在采访中拿出一份鉴定报告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在长沙一家大商场购买了几件棉纺制品后,送到权威机构鉴定,结果证明都是劣质商品。

■记者 甄荣 实习生 李玉婷

3月11日和12日,一名六旬老人戴着老花眼镜,在长沙县一家大型超市内来回走动,仔细抽查是否有假冒伪劣商品,他就是湖南最早的一批专业打假人、被称为长沙“王海”的喻晖。

喻晖从1996年3月15日首次打假维权开始,到现在已有20年了,期间共打假维权1200多次。“这次查了一天半,没发现问题,说明超市平时管理比较到位。”

在打假这件事上,喻晖承认他谈钱是谈得最多的。可在他看来,打假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是追求公平正义的,能以此为生是光明正大的。

一条微信引来众多

“打探情报”的电话

虽然现在精力不如以前,但喻晖每月仍会做四五笔打假“业务”。为方便拍照取证和维权交流,他特地花3000多元买了部智能手机,每天都刷微信,微信好友里既有打假同行,也有打假后加的商场负责人和客服部主管。

3月8日,喻晖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武汉:手擀面非手擀,家乐福被判十倍赔偿”的微信。这条微信讲述了武汉一起维权个案:一位消费者发现在当地家乐福超市购买的手擀面是机器制作的,于是举报并起诉。此后家乐福不但被行政处罚,还被法院判决十倍赔偿,共计1.23万元。

因为长沙很多超市卖手擀面,喻晖对此微信的一句评论“我赶上了!长沙今天收官!”引发广泛关注。多家超市客服部负责人打电话给他“刺探情报”,想知道自己有没有“中枪”。

“我选的不是你们这家,不过你们要将问题食品早点下架。”喻晖每次接电话都提醒说。喻晖3月7日选择了一家超市,花费800多元买了两种机制的手擀面,然后向超市递交投诉信,要求全部退货退款,并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给予十倍赔偿。

自知理亏,超市负责人和厂家协商后,很快将货款和赔偿金送到喻晖手上。

“打假也要遵纪守法”

卖场、工商、质检,是喻晖时常逗留的地方。购物、到相关部门咨询、查阅法律条文、向商家投诉、整理材料向主管部门举报或立案,这些一般消费者看起来非常麻烦而不愿意做的维权过程,却成为喻晖等打假人士的日常工作。

除了购物发票,他还有一样得力武器,就是法律——《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条款,喻晖对这些早烂熟于心。

1999年3月15日,喻晖在湖南打出了民间职业打假旗帜。他以个人名义在长沙开设首条喻晖消费者服务热线,并被媒体称为全国14位知名打假人之一。

有了名号,就有了“生意”。那几年,喻晖的职业打假做得“风生水起”。很多大型卖场负责人在超市里看到喻晖,都会客气地说:“喻老师来啦,有什么问题请您给我们提出来。”很多卖场一听是他的投诉,马上就会给予赔偿。

喻晖认为自己是个合格的专业打假人,索赔的金额都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不会以打假为名漫天要价,“打假也要遵纪守法,不然很容易出问题”。

打假也曾失败、遭恐吓

打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最初的职业打假路上,喻晖也遭遇不少尴尬。老百姓认为他们打假纯粹是为了钱,对他们另眼相看。在1996年、1997年打假时,还经常有人打恐吓电话给他,或者变着花样跟踪他,他为此5次更换住址。

2000年2月,喻晖带着一行5人去南昌打假。在南昌一家商场他购买了1.17万元假冒批号的“资生堂”系列化妆品,经过协商,商场答应给予双倍的赔偿。可在约定的地点,对方却冲出来20多人,将他们6人强行带到商场地下室,假货也被抢了。

喻晖打假失败的案例不只一次,有一年他在北京一家药房门前买了一台价值2.4万元的假冒医疗器械,那个老板听说有人投诉,一心虚就卷款逃跑了。这种索赔无门的事情还遇到过几次,少则3000元、多则8000元。

随着政府查处力度的加大,假货生存的空间在不断缩减,威胁、恐吓的现象也少了许多。无论是消费环境还是生存环境都渐渐在发生好转,政府也慢慢接纳和肯定了他们。

“期盼有一天失业”

记者:你怎么看待社会上对知假买假获利的争论?

喻晖:买到假货索赔是《消法》明确规定的,我们确实会因打假而获利,但另一方面我们所做的事情也是符合公益的行为。一件假冒伪劣商品只要在一个城市被职业打假人发现,那它就很难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因为职业打假人会盯着它不放,直到它彻底被清理。希望社会对专业打假人士以更多宽容。

记者:你觉得职业打假还能坚持多久?

喻晖:现在法律越来越细化了,职业打假人的生存土壤也越来越小了,但假冒伪劣商品依然存在。我非常期盼自己有一天失业,这说明中国的商品都可以放心购买了,那时我会另谋生计。我前不久收了个学生,今后将逐步退居幕后,指导学生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