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靳东、马伊琍主演的都市情感剧《我的前半生》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从播出以来,这部剧就引发了各种热烈的讨论和争议,而其中最大的焦点是,女性是否一定要经济独立才能赢得精神独立?女性家庭与事业如何平衡?电视剧结束了,而由此引发的话题,却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发酵着。

  经济独立,女性独立的标志?

  “三十三岁的我,是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主妇。我唯一还需要花力气去斗争的,只有日益松弛的肌肤,和老公身边花枝招展的女孩子。”这是故事开头全职太太罗子君的自述。在前几集里,编剧给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全职“主妇”:靠丈夫供养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日日流连于商场、美容院,爱捕风捉影,对婚姻严防死守。婚变后,子君被迫重返职场,一路蜕变、成长,成为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开拓了人生新天地。而子君离婚后一开始面临的窘境,也让不少观众不寒而栗:原来一句“我养你”,竟是婚姻里最毒的情话。

  剧中的罗子君、陈俊生,其实就是鲁迅《伤逝》中男女主角子君和涓生的翻版。当年,鲁迅笔下的子君为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坚定地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可当她得偿所愿后,她和涓生的爱情悲剧就开始了。婚后的子君以为找到了幸福,于是不再读书,不再思想,安于小家庭主妇的角色,在涓生眼里,她变得怯弱平庸,他已不再爱她了。

  “两个人在一起,进步快的那个人,总会甩掉那个原地踏步的人,因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够更多地探求生命和生活的内涵和外延。”《我的前半生》中子君好友唐晶的这番分析被不少观众奉为圭臬。“90后”贺欣妍有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冷静:在一个大谈“相亲鄙视链”的时代里,女性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无疑增加了与男性谈判的筹码,“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女人如果连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都没有,何谈在男性面前有话语权?”刚刚经历离婚风波的网友“飘逸尘世间”对此格外有感触:“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男人也同样。因为婚姻除了彼此在生活上的合作,还需要思想和情感的对话。”

  但也有一些观众并不认同 “女性事业论”的观点。在省级新闻单位工作的媒体人杨莉莉就认为:“如果一位主妇能把家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把丈夫和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谁能说她的工作没有价值?剧中陈俊生抛弃罗子君,不是因为子君经济不独立,而是因为夫妻之间早已没有了共同语言。因此,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选择事业或者回归家庭,而在于女性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尴尬现实,倒逼女性当“全能选手”

  女性独立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其实,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代表的是不同层次上的真理——主张家庭与事业都创造价值的说法当然具有无可置疑的“逻辑正确”,但在尴尬的现实面前,标榜女性经济独立的观点由于顾及了现实的利害关系,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

  就在最近,一篇收获了500w+点击量的网帖《有xxx万人在假装生活》,引起了舆论热议,它折射出的是当下年轻人巨大的生活压力,倒逼着女性配偶同样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职能。以江苏为例,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江苏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五,达到18265.73元,但即使是在江苏这样一个相对富庶的省份,年轻人依然感觉“压力山大”。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南京工作的公务员张智超表示,现在找对象最怕遇到张口就说“你养我”的女孩子:“现在南京房价一平几万元,想靠男方的一份薪水来维持家庭,怎么可能?”

  然而,在当下社会,经济独立仅仅是“女性独立”命题成立的一项必要条件。“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念,让中国女性工作之外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早在几年前,“新世纪女性”的标准被调侃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女性,似乎只有成为“十项全能选手”,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认可。

  “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制约,一个经济不独立但精神独立的家庭妇女,也仅仅是‘看上去很美’而已。”河海大学公管院社会学学者张杰指出,那些能够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孩子教育得知书达理的家庭主妇,她们创造的价值是用多少金钱都无法衡量的,但恰恰因为主妇的付出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她们的劳动也就常常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社会依然惯于用“经济权”来衡量“话语权”的语境下,大多数女性的出路是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寻求“摇摇晃晃”的平衡。

  困境面前,女性和社会都应成长

  一部电视剧引发女性独立话题的诸多争议,但双方也有共识,那就是在困境面前,女性和社会都应学会成长。对女性来说,精神独立比单纯的经济独立意义更大。

  追完《前半生》后,许多女性艳羡的不是华丽逆袭的罗子君,而是从人格到精神都熠熠发光的唐晶。尽管没有家庭,甚至最终失去了爱情,但她身上流露出的乐观自信和精神世界的丰满,令众多女性观众心动不已。

  南京大学社会学专家朱虹认为,所谓精神独立,是女性首先应当确认自身在人格上的独立,她对男性不依附,不屈从,将自身视为与男性平等的个体;除了妻子、母亲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之外,她还拥有强大的自我角色,对外部世界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用心感受生活,不断开掘内在的自我,让头脑更加理智,心灵更加丰盈,灵魂更加有趣。

  女性的独立,除了依靠自身的成长,社会观念也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在苏州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刘万果先生就说,“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双职工家庭模式,最近这些年,一些小家庭为了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和孩子良好的教育,女方开始回归家庭,但全职主妇一样为家庭创造价值,只是分工不同,不能给她们贴上非独立女性的标签。”他认为,“真正的精神独立是即使做一个家庭主妇,依旧要和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要与时俱进,而不能像离婚前的罗子君那样,完全依附于丈夫。”

  其实,社会的进步有赖于每一个个体充分享受发展的权利,只有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内的所有个体都得以自由选择发展的道路,平等地获得发展的空间,一个社会才能真正地实现公平和正义,而女性的独立也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本报实习生 冯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