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供差别化照护,促进不同女性群体健康

  健康不平等具有生物属性和时间属性,探讨女性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和服务重点十分迫切。就女童健康而言,伤害是最大威胁;就中青年女性健康而言,工作-家庭冲突引起的身心损害是主要风险;就老年女性健康而言,超高龄女性长期照顾服务和失能医疗照护是重要议题。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女性,应提供适切性健康计划与照护,全面促进女性的健康服务与生活质量。

  健康不平等既有不断建构和变迁的社会属性,也有生命体演化特征的生物属性和时间属性。如同多米诺骨牌,成年女性面临的许多健康问题源自儿童期,由此,将时间属性和生命周期引入,探讨女童、中青年女性和老年妇女等女性群体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服务重点就显得较为重要。

  女童群体:伤害是最大威胁

  就女童群体而言,伤害是女童健康和安全的最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女性和健康:当今的证据,未来的议程》指出,让所有女孩有一个公平的开端对于女性健康至关重要,防止虐待和忽略儿童,并确保在幼儿时期提供一个支持性环境,将有助于儿童在身体、社会和情感方面都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司和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发布的新死亡率,2017年约有630万1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于可预防的原因。大多数5岁以下儿童死于可预防或可治疗的原因,如出生期间并发症、肺炎、腹泻、新生儿败血症和疟疾;相比之下,在5岁~14岁儿童中,伤害已成为少年儿童健康和安全的最大威胁和主要死亡原因,特别是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相关调查显示,摔落或碰撞事故、被动物抓咬、道路交通事故、家庭暴力、火灾或烧烫伤事故、溺水是发生率最高的六大伤害事故。

  儿童受伤害的原因主要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安全知识宣教不足、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动物/宠物看管不力、家长防范意识低下、难以防范等六大原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相关调查也显示,课间和放学、放假之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是最容易发生中小学生伤害的时间,家庭暴力是少儿遇到最多的暴力伤害,城市比农村的安全隐患更多,网络伤害已成为新的伤害源,睡眠不足已对少儿构成隐性伤害。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电动车头盔、儿童无法打开的药品包装、泳池围栏、热水龙头温度调节器以及窗栅栏等,但意外伤害依然不断发生。随着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隔代抚养儿童人数的急剧增长,甚至虐待和性侵幼儿等社会问题频发,儿童伤害问题日益严重化,减少和预防儿童伤害应成为新一轮儿童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中青年女性:工作-家庭冲突引发身心损害

  就中青年女性健康而言,工作-家庭冲突引起的身心损害是主要挑战。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工作-家庭冲突必将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新议题,尤其对于生育承载主体——女性来说,职业发展和家庭平衡的矛盾对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和损害将更为凸显。工作-家庭冲突存在于不同的职业当中,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焦虑和抑郁、身体不适、低生活满意度等问题。

  而大多来自老年女性的代际支持,也不过是“压力后置”的假象。当上需照顾老人,下要照顾孩童和配偶,还有繁杂工作需要处理,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守望抑或逐梦,这是一个纠结的选择。若中青年女性什么都要兼顾,那必将如负重的陀螺般,不停旋转、负重前行。

  有鉴于此,应大力发展公共托幼服务,鼓励营建多种类型的托幼机构。儿童照料尤其是0~3岁婴幼儿入托,是影响全面两孩政策真正落地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恢复、完善和规范现有的公共托幼服务,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应推广普及积极养老理念,鼓励养老和托幼服务功能的融合;积极规范家政市场,促进家庭照顾市场体系的专业化运作;完善促进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推进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倡导“男女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大力推动性别平等。

  老年女性:超高龄长期照顾、失能医疗照护压力大

  就老年女性健康而言,超高龄女性的长期照顾服务和失能医疗照护是社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议题。

  在年轻群体中,男性的数量超过女性;而在老年人群中,女性比男性多,形成了“性别螺旋”现象。但社会观念往往忽略健康的“性别悖论”这一问题——即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虽然长于男性,但她们的自评健康状况总是比男性差,健康寿命也短于男性,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男性。沃伯鲁齐等学者曾将疾病分布的性别差异称为“疾病之冰山”:看得见的冰山之一角是男性所患之各种致命性的重症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肝硬化等),水下巨大的冰山体则是女性所患的大量非致命性的慢性病和急性病(如偏头痛、贫血、上呼吸道感染等)。

  简而言之,尽管男子平均死亡年龄低于女性,但是女性似乎比男子遭受了更多的健康问题。男子比较容易因感染疾病或遭受创伤而死亡,然而女性则是“带着病痛活着”。也因为这个原因,虽然中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已经长于男性,但她们的健康平均寿命比男性短,在老龄后期身体机能失能的时间也比男性长,她们晚年的生活往往充满了贫困、慢性疾病和抑郁,严重影响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指出,寿命延长所带来的好处多少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健康状况。如果人们在延长的生存时间内健康良好,那么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就与年轻人几乎毫无差别。但如果延长的生命中始终伴随着脑力和体力的严重衰退,就会对老人和社会产生更多负面影响,使老年女性群体常处于依附、贫困、社交隔离的生活情境中。老年女性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需求亟待关注和解决。

  此外,随着高龄老年女性的增加,特别是超过85岁女性常伴有失能、失智的情况,例如老年痴呆、听觉视觉障碍、交流障碍等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和社会适应性障碍,超高龄女性的长期照顾服务和失能医疗照护是社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女性身处不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医疗照护获得状况中,加之每位女性扮演多重角色与职责,凸显女性健康议题的多元化与复杂性。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女性,基于不同健康服务需求,应提供适切性健康计划与照护,并重点关注流动女性、残疾女性、失能女性等不同群体女性的特殊需求,全面促进女性的健康服务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