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

  沿海地区用水管控更严了

  本报记者 王俊岭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东厅中心小学学生在绘制保护水资源长卷。

  孙文潭摄(新华社发)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多水少的中国来说,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尤其重要。

  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标准体系趋于完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3%和20%,节水效果初步显现;到2022年,用水总量控制在“十三五”末的6700亿立方米以内,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到2035年,全国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方案》确定了29项具体任务,提出“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和“科技创新引领”六大重点行动,旨在抓大头、抓重点地区、抓关键环节,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提升全民节水意识。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未来将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突出对用水量超过95%的农业、工业和城镇开展节约集约用水,着重对地下水超采地区、缺水地区以及沿海地区等重点区域用水进行管控。同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市场和政府两手发力,深化水价、水权水市场改革,强化节水监督管理,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健全节水标准体系,推行水效标识建设等。

  “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正常年份总缺水量达500亿立方米;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17年,全国用水总量为6043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4,与发达国家0.7至0.8的水平差距较大;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5.6立方米,是世界先进水平的2倍;每万美元GDP用水量约为500 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基本在300立方米以下。可以说,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推动节水工作。”袁达说。

  中国普通居民的节水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北京从事行政工作的曹女士告诉本报记者:“一方面,中国水资源短缺、一些地方水污染较为严重,水质也不好;另一方面,目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意识还不够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还有很多。此前,单位曾组织参观南水北调工程,让我们深感水资源的宝贵。《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从全国层面统筹水资源节约是十分必要的。我想,未来不仅仅是北方缺水地区,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也要同步普及节约用水的观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整体上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加大节约用水力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要注重近年来用水方式的变化。“在过去,企业生产型用水占比较高;如今,居民生活用水则成为水资源消耗的大头。从生产角度看,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与科技进步,企业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消耗显著降低,比如很多钢铁厂过去吨钢耗水量达30多立方米,如今只需要8立方米左右;从生活角度看,中国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上升,降低了人们对水价的敏感程度,生活用水需求也就快速增加。落实好《方案》需要靠全社会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特别是提高再生水的生产及在洗涤、清洁等领域的利用。”张文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