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手现身汤杯赛场 聊转型称享受新角色
解说前上妆。
接受家乡电视台采访。
来到赛场叙旧。
与老队友合影。
与现场热情的球迷合影。
淡定候场,等待连线。
在昆山体育中心遇到前国手蔡赟,他依旧穿着国羽的外套,挂的却是媒体证件。今年的汤杯,蔡赟的身份是解说嘉宾。日前,北京晨报记者在媒体工作间完成了对他的专访,话题是奥运冠军的新身份。
解说 “首次尝试,想做到最好”
比赛第一天,由于证件不能通行竞赛区,本想去球队看台找队友的蔡赟只好待在媒体看台,相熟的记者问他:“不习惯了吧?”他笑笑说:“还好啦!”与北京晨报记者聊起新身份,蔡赟坦言:“挺怀念以前跟大家打球的日子,前几天还一起活动了会儿,挺开心的。”
还没正式告别运动员身份,蔡赟已经开始摸索怎么当好解说。“肯定不会像运动员打比赛那样,但紧张还是有,因为是第一次尝试,也想要做到最好。”打球的时候,每天与技战术打交道,而坐上解说嘉宾席,蔡赟谦虚地表示还没有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毕竟不是我的本行。洪刚老师是专业的,在他的带领下,我才能把更多的专业知识告诉普通球迷。”蔡赟是技战术方面的行家,但为了当好解说,他还是要做好功课。“对很多队友都比较熟悉,包括国外的选手,要回忆一下他们的特点。除非特别冷门的选手,我可能会不太熟悉,需要去查一些资料。”他说,,虽然这一次是与龚伟杰分开解说单双打,但他反而比当运动员更花心思。“学习的脚步还是不能停下,虽然走下了赛场,还是离不开羽毛球。”
主编 “绝对不是抢记者的饭碗”
蔡赟的个人公众号“和蔡赟聊羽毛球”于今年1月1日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有了2万多粉丝。“怎么能给喜欢羽毛球的人带来一些帮助呢?我觉得公众号就是个很好的平台。”蔡赟说,分享是自己开设公众号的初衷。“足球和篮球已经做得很好了,羽毛球这方面相对少,我也看过一些片段式的内容,都不是很专业。而我希望传递给大家的是更加专业的、蔡赟独一无二的内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当记者,蔡赟来写羽毛球,轻而易举能抢走记者们的“饭碗”。听到这样的说法,他连连摆手,笑言“绝对没有”。
春节过后,蔡赟在公众号发了“英雄帖”招募编辑,4月初开始公众号已经做到每天推送,团体走上正轨。这样说来,他也是主编蔡赟。“公众号不像微博,拍个照片就能上传。这个涉及到内容,还有编辑、排版,怎么找图片、视频,我的录音怎么剪切,比较有技术含量。”每天与团队开“编前会”,确定内容形式、交流想法。蔡主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现在每天花时间最多的就是做公众号。“我们的宗旨是,希望大家在这里看到有蔡赟标签的内容。”
推广 “我想让更多人喜欢羽毛球”
“和蔡赟聊羽毛球”开辟了专门的技术贴,与球迷分享伤病防治,传授简单的技战术。“很多粉丝经常留言,问我各种各样关于技术、身体训练等等平时打球遇到的问题。既然我的初衷就是把经验分享给大家,所以这方面内容是公众号很重要的一部分。”
国家队的专业康复师齐健经常来“技术帖”客串,传授膝盖保护操,消除“打羽毛球毁膝盖”的错误观念;并教羽毛球爱好者如何在脚踝扭伤后尽快恢复。“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我的团队每个人各司其职,做内容也是一样,让康复师来讲一些防伤防病方面的知识,肯定比我讲得更系统。”
蔡赟也就跑位问题写过一篇科普文,图文结合,把所有顶尖高手都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我该往哪跑”解释得通透,平时不打羽毛球的人也能看明白。还没有决定是否担任教练,不过蔡赟已经通过公众号平台开始传道、授业、解惑。“现在也在思考,怎么能让更多人喜欢上打羽毛球。对初学者来说,太过专业的内容可能会看不太懂,那么下面计划基础教学也会慢慢发展。”
论道 “想成功就要脑子不停地转”
“和蔡赟聊羽毛球”还有一部分经常出现的内容——蔡赟的独家评论,或者叫“蔡氏心灵鸡汤”。汤尤杯第一天,他就形容比赛是话剧,而不是错了可以重新拍的电视剧,以此来激励年轻球员。这样的蔡赟,用时下流行的词来说,就是“老干部”。
对此,他首先不觉得自己老,然后一本正经地说:“我只是作为中国羽毛球队的一位老队员,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时候我也会跟我们的年轻队员说,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球员,你的脑子一定要不停地去转,因为我们不同于别的项目,像射箭,十环就是最好的,我们没有。对手也在变,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去创新,去改变自己,才能不停地进步。”
写给体能外教的公众号文章《One More》,不仅是感谢,还让他悟出了“One More考验的不仅仅是力量,更是你的灵魂是否足够强悍。”他承认,自己的“有感而发”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打球的时候,面对对手要展现一种争胜的态度,而下来之后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去完善自己。”
北京晨报昆山专电
特派记者 刘晨
图片摘自“和蔡赟聊羽毛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