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三等奖,大二时退学去西安从事文字工作。后因为对商业新闻的兴趣来到北京,韩牧一直在根据自己的爱好尝试转型,去年又从供职媒体辞职,成立懒熊体育。这次他想聚焦垂直细分领域,赌一把中国体育产业在未来四五年间崛起的可能性。

  内容吸引用户,后端提供服务

  懒熊体育的前身为一个微信公众号。“体育行业比较传统,过去的商业化程度并不高,懒熊最初想做的是体育行业的高层内参,类似‘酒业家’。”韩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懒熊定位于在体育产业中有一定决策能力的中高端人群,用户规模在10万左右,不算很大。公司内部也没有对阅读量、粉丝数的硬性要求,因为我们知道目标用户群本身量级就不大。”懒熊体育联合创始人黎双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黎双富此前曾是NBA驻美记者,懒熊成立后,主要负责公司对内制度的梳理及内容的统筹,,韩牧主要负责公司对外宣传和活动的对接等。

  “懒熊的运作模式是前端做媒体,通过内容吸引用户,后端为用户提供服务。”黎双富表示,内容方面懒熊有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在公司30人左右的团队中,有约三分之一的成员负责内容生产。

  “懒熊也走过弯路,以前我们花很多精力招募年轻人去培养,后来发现培养新人的速度没那么快,于是公司改变策略,开始招募成熟记者。他们的执行力、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新人确实不同,有助于懒熊跑得更快。”他解释道。

  黎双富表示,未来在内容层面,懒熊计划,在上层签约有一定品牌价值的产业专家;在中层签约50-100个对体育、财经等比较擅长又感兴趣的媒体人;在下层签约体育院校的学生,作为兼职作者。通过期权、稿费、招聘服务等,对他们形成激励。

  目前懒熊并没有通过内容层面的广告形成收入,公司把盈利空间更多的寄托在后端服务上。具体包括为体育产业的高管提供交流平台和品牌咨询服务,为体育创业项目提供品牌曝光、投融资对接、人才招聘服务等。

  “懒熊通过前期报道已经积累了两三百个体育创业项目,接下来将与投资机构合作,推出创投、金融方面的服务。”黎双富表示,去年投资界给人很直观的印象就是上半年很火,下半年在细分行业很有价值的项目,也可能融不到钱。

  因此,懒熊计划和投资机构合作成立基金,在市场不太景气的时候,凭借专业判断进行投资,给真正好的早期项目更多的时间去成长,而不是看资本的热度。懒熊在其中主要负责优质项目的推荐,以及为创业项目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

  “与其他的体育项目孵化类公司相比,懒熊的优势在于有媒体入口和发声平台,并且通过内容获取用户的成本很低。”韩牧表示,但媒体人创业不应过分迷恋内容,因为内容本身不是商业模式,公司还是要有产品化的东西。

  体育产业投资竞速

  2015年6月,懒熊体育获得联科创盈的200万元天使投资。2016年3月,懒熊体育获得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1200万元Pre-A轮融资。“Pre-A轮在去年12月份就已经口头谈妥了,当时可是资本寒冬最冷的时候。”黎双富补充道。

  华人体育投资团队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部分自媒体在行业深度、信息广度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纸媒,并聚集了精准的用户,懒熊的原创内容吸引了华人。另一方面,很多自媒体由一两个人起家,人的因素对于内容质量影响较大。懒熊体育创办数月,就组建团队逐步建立起内容生产体系,也增强了华人对懒熊发展的信心。

  “2002年左右教育产业崛起,拉动中国GDP好几年,然后就房地产带动中国经济。我们分析,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中国经济走向的调整,体育产业在未来四五年,会成为社会的商业主流行业。”韩牧表示,但做体育产业的赛事、场馆等其他方面很难,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创业者方面切入,坚持到四五年后。

  真正印证韩牧有关体育产业崛起判断的,是今年1月份。懒熊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线下闭门会议,原本设30个席位,结果来了一百多只基金团队,很多外围的基金都表示想投资体育项目。“这说明今年的体育产业可能不到爆发期,但会进入高速成长的阶段。”黎双富表示。

  “但资本的关注有好有坏,好处是钱终于进来了,能把死水搅活,坏处是非体育相关的基金进入后,会对短期利益看得特别重,让创业者也变得急功近利。”黎双富分析道,比如2015年有很多的体育APP创业者,商业模式是做平台吸引海量用户,然后通过电商变现,想象用户会自然过渡到购买产品,但事实并非如此。

  韩牧则认为,目前投资人对体育项目的投资都还比较谨慎,主要是因为对行业不够了解。“体育比较重,目前能够依靠互联网改变的只是皮毛。比如咕咚从互联网切入,但体育讲究的是参与感,核心用户群不仅要有轨迹记录,还要有参与。因此咕咚需要举办赛事跑步,但举办赛事就涉及到审批、资源审核等核心程序。”他说。

  华人体育投资团队相关人士表示,体育产业热度的提升因素很多,包括政策红利、移动支付环境的成熟、大健康和消费升级等,因此有很多的新模式和新机会可以探索。华人在体育领域,还投资了体奥动力、盛力世家、城市足球集团等海内外公司。

  除了韩牧,也有其他很多媒体人尝试转型做体育创业。2015年10月,《人物》杂志的前出版人和主编张悦,与“筷子旅行”创始人朱水旺等合伙成立赛点体育。2016年3月,前新京报副总编辑何龙盛加入中国原创搏击品牌“昆仑决”,出任执行总裁。

  “媒体人创业就像打篮球,原来是自己打,现在要助攻别人。这点很难,很多记者只适合自己写,不知道怎么帮别人。”韩牧说道。

  华人体育投资团队相关人士也表示,媒体人通常视野开阔、人脉广,在项目设计阶段有丰富的想法。但是否能组建一支技能互补的团队,完成从记者向公司高管,从专注做好内容到兼顾公司生存发展的转型,对媒体创业者来说仍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