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营养餐,何时不再出“新闻”

华商网供图

    近期,有人网络实名举报安康市汉滨区大同初级中学老师们不交饭钱蹭吃初中学生营养餐。26日,记者前往调查发现,该校老师蹭吃学生营养餐已有3年,汉滨区纪委介入调查后,责成学校追缴回老师的饭钱。

    汉滨区大同初级中学有学生890名,教职工80名,其中三分之一学生为留守儿童。2013年4月,大同初级中学正式实施由财政拨款的学生营养餐工程,给在校学生每人补助一顿4元标准的午餐。但学生营养餐开办后,大同初级中学老师就不掏钱蹭吃学生的营养餐。

    大同初级中学校长史洪安说,学校原来有教师食堂,自从开办学生营养餐后,教师食堂就被学生灶占用了,每天中午学生吃饭,需要轮流指派十多位老师维持秩序。照看完学生就餐后,值班老师也就在学生灶吃午饭,考虑老师们吃的是剩饭菜,也就没有收饭钱。

    大同镇中心校校长陈玉发说,现在老师的饭钱已经追缴到位,学校领导也在大会上作了检查,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已开始整改。                   华商网

    热点评论>>>

    岂能追缴饭钱就了之

    国家接力民间实施学生营养餐计划,本意是要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各级政府三令五申强调,营养餐资金要专款专用,只能用于学生改善营养上面,营养餐只能是符合条件的学生享用,其他人不能挤占、侵吞。

    老师“蹭吃”学生的营养餐,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就是变相的侵吞学生营养餐资金,属于实质上的贪污行为。更何况学生营养餐的资金本来就不多,还被老师“蹭吃”,让学生的营养餐营养大打折扣,背离了国家实施学生营养餐计划的初衷。

    然而,面对老师“蹭吃”的行为,当地只是要求学校追缴回老师的饭钱,并不对“蹭吃”营养餐的老师给予任何的处罚,这显然是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模式。只是追缴饭钱,实质上意味着“蹭吃”学生营养餐行为不会遭受任何的处罚,老师不必为自己的“蹭吃”行为付出任何代价,这无疑是在纵容和助长这种“蹭吃”行为。毕竟老师“蹭吃”学生营养餐行为被发现、被举报的概率较低,这种处罚等于公开告诉老师可以放心大胆的“蹭吃”,如果没有被举报,就是老师赚了,即使被举报了,老师也不吃亏。

    实际上学生营养餐频频沦为“唐僧肉”,不是营养餐不营养,就是营养餐资金遭到学校管理者的侵吞。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监管不到位,给了学校领导和教师有空子可钻外,另一个原因正是侵吞营养餐的违规成本太低,助长和纵容了这种风气。而这一起处理手法,无疑又是轻松处罚的案例,对这类行为起到的威慑和遏制作用不大。   张立美

    缘何还有悲情之声?

    “蹭吃蹭喝”、“财政拨款”、“留守儿童”……从经验看,当这些关键词纠葛在一起,确实很容易在网络上点燃公众的愤怒,可是,面对笃实的老师“蹭吃”事件,网络跟帖里却不是一边倒的批评之声,而是还夹杂着一丝丝悲情。

    从新闻事实看,既然4块钱的营养餐是财政送给孩子们的温暖,那么,教师跟着一起“蹭吃”,确实不太合适。再说,教师吃的究竟是不是“剩饭菜”,可能一时也很难说得清楚。好在事情曝光后,“老师的饭钱已经追缴到位,学校领导也在大会上作了检查,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已开始整改。”有监督、有问责,结局也算皆大欢喜。

    不过,不少网友似乎对这样的监督并不领情:比如,有人觉得“好歹说明饭菜的质量应该是没问题的”;又比如,有人认为“老师那么辛苦,给个午餐补贴不过分”。

    这些想法,固然有诡辩的成分在里面,不值一驳,但也是社会上的一些看法在校园餐问题上的应激反应:一是营养餐乱象不少。截至2016年2月底,全国共有29个省份1360个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校13.6万所、受益学生3352万人。但这5年来,各种克扣或质量悬疑也层出不穷。两害相权取其轻,,吃得安全,也许是公众最底线的要求。二是教师餐问题年无解,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学生尚且有营养餐,教师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蹭饭”固然不对,让老师吃饱吃好,也不算过分的要求。再者,2014年7月,一封批评某高校校长“就餐特权”的信件在网上疯传,有教师指责校长“吃饭也吃出阶级差别”。师生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在吃饭上分出三六九等的故事,令人倍感纠结。当这些背景交织在一起,师生同吃营养餐,似乎就有了某种诡异的“温情”色彩。

    4块钱的营养餐,是孩子的就都留给孩子吧。就算真有剩余,总还有省钱的办法。一群老师在营养餐里“蹭吃”,确实有悖程序正义。但,弥漫在此事上的舆论悲情,未必是捣糨糊式思维,营养餐中出现的问题提醒相关部门如何让好事办好,是对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反思。 南方网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