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报业协会(American Newspaper Guild)的创始人海伍德·布劳恩(Heywood Broun)在 1931 年《纽约世界报》倒闭时说:“我不会为鞋厂或支线铁路倒闭而哭泣,但报纸是不同的。”

网上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于 1996 年在旧金山湾区上线,并迅速火遍整个美洲大陆,它扼杀了当地报纸最可靠的收入来源——分类广告。

阿布拉姆森在《真理的商人》一书中的分析始于新闻业的低潮( 2007 年),也就是Facebook推出News Feed后的一年,“一切都开始崩溃的那一年”。

“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挑战是,重新思考几百年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新闻报道理所当然的因素。”

在Facebook、Chartbeat和特朗普的时代,传统新闻机构几乎不亚于初创企业,在很多方面违反或改变了它们的编辑标准,导致了政治混乱和认识论混乱。

新闻,资讯,news

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

【腾讯科技编者按】在充斥着社交媒体和虚假新闻的时代,那些在纸媒衰落中幸存下来的记者们,需要应对新的敌人。《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吉尔·莱波雷(Jill Lepore)日前撰文,描述了报纸的崛起与急速衰落过程,以及新闻行业的未来前景等。

文章摘要如下:

那辆 1972 年奥斯莫比尔旅行车的木制后挡板就像破碎的下巴那样摇晃着,形成了摇摇欲坠的长椅,四个孩子可以坐在上面,八条腿随着特定韵律摆动着。每个星期天的早晨,早在天亮之前,我们(包括莱波雷)就会被从床上拽起来,向车里塞上一堆堆缠着绳子的报纸,爬上后挡板,用我母亲的缝纫剪刀剪断绳子,然后进城送报。我们在长椅上蹦蹦跳跳,而父亲则在驾驶座上大喊命令“小心那条狗!”他边抽着烟斗边大声叫喊“纱门里面!”、“邮箱!”

随着汽车不停地向前行驶,我们每个人都拿起报纸,在黑暗中冲过结冰的车道或沾满露水的草地,偶尔甚至会撞倒意想不到的雪人。父亲会留下一张单子,写在信封的背面,或贴在仪表板上,这是帐目。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欠费三个星期了!”我们知道这里的每只杜宾犬,熟悉每笔债务。我们会送出《伍斯特星期天电讯报》,然后跑回车里,爬上后挡板,把我们收集到的硬币扔进空烟盒里。我们就沿着这样的送报路线,日复一日地重复这个过程。

《伍斯特星期日电讯报》成立于 1884 年,当时电讯有“快速”的含义。两年后,这份报纸变成了日报。它从来没有成为影响力惊人的大报,但始终是份相当好的本地报纸,上面刊登着有用的信息、八卦新闻以及各种新奇事物。这份报纸甚至培养了很多人才。诗人斯坦利·库尼茨(Stanley Kunitz)曾于 20 世纪 20 年代担任《伍斯特星期日电讯报》的特约撰稿人。

曾因报道“杀人魔王”查尔斯·曼森(Charles Manson)而名声大噪的《纽约时报》记者道格拉斯·奈兰(Douglas Kneeland),他的职业生涯也在 20 世纪 50 年代始于这里。在写下《The Selling of the President》之前,乔·麦金尼斯(Joe McGinniss)曾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为《伍斯特星期日电讯报》充当记者。

从留着浓密胡须的 19 世纪政客到娃娃脸的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伍斯特星期日电讯报》始终都是共和党人的坚定支持者,它主要关注离家不远的新闻,比如早该修复的公共图书馆、警方对非法博彩场所突袭等。正如华盛顿记者的戏言,“伍斯特狗在伍斯特栅栏上追逐伍斯特猫”,这在当地报纸上可能是头条。

报纸的崛起与衰落

大多数像《伍斯特星期日电讯报》这样的报纸都没有持续生存下来。从 1970 年到 2016 年,也就是美国新闻编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News Eders)停止统计的那一年,大约有 500 家日报停刊。其余的报纸则削减了新闻报道,或者缩小了报纸的规模,亦或是停止了印刷版,有的报纸甚至采取了上述所有行动,但这仍然不足以维持其生存。

报纸的快速消亡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此时对停刊报纸的怀念本身就是可悲的,不过这依然涉及到一个原则问题。美国报业协会(American Newspaper Guild)的创始人海伍德·布劳恩(Heywood Broun)在 1931 年《纽约世界报》倒闭时说:“我不会为鞋厂或支线铁路倒闭而哭泣,但报纸是不同的。”

报纸的消失速度并没有减缓。从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4 月之间,包括《丹佛邮报》和《圣何塞水星新闻》(San Jose Mercury News)在内的全美1/ 3 最大报纸通报了裁员情况。在较新的趋势中,大约1/ 4 的数字本地新闻网站也采取了类似行动。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 News在 2017 年解雇了 100 人,外界猜测BuzzFeed正试图抛弃它。《赫芬顿邮报》多年来始终没有向其大多数作家支付任何报酬,尽管 2018 年该报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广告收入,但它依然未能实现盈利。

即使是仍在繁荣的报业“老兵们”也很担心,尤其是那些从死亡新闻灰烬中冒出来的假新闻。担任英国《卫报》主编长达 20 年的艾伦·拉斯布里杰(Alan Rusbridger)在其著作《突发新闻:新闻的重塑和为何现在如此重要》(Breting News:The Reaking of News and What It Matter Now)中写道:“我们在现代史上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前景:如果没有可靠的新闻,社会将如何存在?”

前《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吉尔·艾布拉姆森(Jill Abramson)在《真理的商人:新闻业和为事实而战》(Merchants of Truth: The Business of News and the Fight for Facts)一书中写道:“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地方能做好高质量的新闻,甚至根本没有打算做好这件事。”与大多数报道新闻业危机的大报记者和编辑一样,拉斯布里杰和艾布拉姆森也对国内和国际新闻机构感兴趣,而地方新闻机构的情况更糟。

第一个影响因素是集团化。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是新英格兰的第二大城市,过去有四家日报,分别是《伍斯特星期日电讯报》、《晚报》(Evening Gazette)、《间谍报》以及《邮报》。现在,这里仅剩一家报纸。对美国报纸的最后一次巨大打击发生在 20 世纪初,主要是受于(A)无线电广播和(B)大萧条影响,日报的数量从 1920 年的 2042 份减少到 1944 年的 1754 份, 1103 个城市都只剩下一份报纸。

报纸发行量在 1940 年至 1990 年间有所上升,但很可能只是因为更多的人阅读的报纸更少,而且正如A.J.利布林(A. J. Liebling)曾经观察到的那样,每座城市一份报纸太脆弱了。 1949 年,在另一家纽约日报关门后,利布林预测:“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到 1975 年,纽约将成为只有一两份报纸的城市。”

利布林的猜测虽不中亦不远。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正如克里斯托弗·B·达利(Christopher B Daly)在《报道美国:国家新闻的叙事史》(Covering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 of the Nation’s Journalism)中所称的那样:“大新闻机构变得越来越大。”集团化可能对商业有利,但它通常对新闻业不利。想要成为更大的媒体公司,这意味着往往会吞并其他媒体公司,压制竞争,背负债务,这让出版商望而却步。

1986 年,《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的出版商买下了《伍斯特星期日电讯报》和《晚报》。三年后,就在时代和华纳合并成时代华纳的时候,《伍斯特星期日电讯报》和《晚报》变成了《Telegram & Gazette》(简称T&G)。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网络兴起。网上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于 1996 年在旧金山湾区上线,并迅速火遍整个美洲大陆,它扼杀了当地报纸最可靠的收入来源——分类广告。T&G试图保住自己的分类广告版块,并涉水到互联网的浅水区。在Telegram.com上,它被缩写为“tango!”,有点绝望地被称为“探戈!”

随后开始了另一轮公司并购,由向股东负责的高管进行杠杆交易,以求获得更高的股息,而不是打造更好的报纸。 1999 年,纽约时报公司斥资近 3 亿美元收购了T&G。到 2000 年,在美国剩下的 1500 份日报中,只有 350 份是独立报纸。而每 100 个有日报的美国城市中,只有一个不是每个城市只有一份报纸的“小镇”。

然后“秋天来了”,全美各地的报纸都被庞大的公司和一种笨拙的百年商业模式束缚着,发现自己无法与新兴的在线新闻聚合公司竞争,比如《赫芬顿邮报》和《布莱巴特新闻》(Breitbart News)。对读者来说,后者都是免费的。新闻聚合网站还吸引了平面广告客户远离传统报纸,Facebook和谷歌吞并了全部广告开支。大报纸找到了适应的方法,小报则被吞噬得干干净净。

在 1994 年到 2016 年之间,当伍斯特县的人口增长超过 10 万人时,T&G每天送报上门的人数从 12 万人下降到仅仅 3 万人。仅在一年内,该报发行量就下降了29%。 2012 年,在又一轮裁员之后,T&G离开了其办公大楼,人数减少了很多,附近一座办公楼的两层楼就足以容纳他们。

第二年,波士顿红袜队(Boston Red Sox)的老板与《波士顿环球报》斥资 7000 万美元从纽约时报公司手中买下了这份报纸。但不到一年后,这份报纸就以 1700 万美元的价格被卖给了哈利法克斯传媒集团(Halifax Media Group)。后者持有这份报纸只有半年,然后哈利法克斯自己就被收购自称新媒体投资集团(New Media Investment Group)的实体收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