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拍照都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留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016年06月3日 行业资讯

1464886472-8305-801Gvt5uLP4n62KGaMQYeoYnLuSg

我们肯定都干过这样的事情:掏出手机拍下那美得令人窒息的日落,或者暗中拍下餐馆里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很显然,我们这么做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避免记忆消逝。然而,随着拍照手机和Narrative Clip(这是一种迷你相机,可以每过30秒钟自动拍摄一张照片)这样的设备广泛流行,拍多少照片才算太多?我们拍的照片是不是太多了呢?

如果你看过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琳达·亨克尔(Linda Henkel)最近的研究,或许会给出肯定的回答。她的研究显示,尽管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拍摄了大量照片,但这反而有可能损害我们事后详细回忆往事的能力。事实上,拍照很有可能正是导致这种能力损伤的原因所在。

分散的注意力绝对是记忆的敌人。

在她2014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学生们被带到了一家博物馆参观,并允许拍摄部分艺术品,但其他的艺术品只能看,不能拍照。第二天的测试显示,这些学生在回忆他们拍摄过的作品时对细节的记忆能力较差。亨克尔将此称作“拍照损伤效应”。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将相机视作一种外部记忆设备。”亨克尔说,“我们怀有这样一种预期:相机可以为我们记忆各种事情,所以我们不必继续处理此事,不必采取各种有助于我们记忆的措施。”但她也补充道,虽然拍照可能损伤我们的短期记忆,但当初拍摄的这些照片之后还是能刺激我们回忆往事。

1464886472-6444-tozUZ0TviaDPqm6yF4FqTh50Ig8A

有趣的是,当学生们按照要求把镜头聚焦于某个物体的特定部位时,损伤效应就会降低,表明这种额外的措施和注意力有助于加强记忆;或者说,当相机捕捉更大的视角时,我们更有可能外化自己的记忆。

“这很有道理,因为研究一致表明,分散的注意力绝对是记忆的敌人。”亨克尔说。

当然,我们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感受到拍照的需求,当时几乎所有的西欧和美国家庭都有一部照相机。

但随着胶片相机逐步演化成数码相机,我们拍摄照片的原因和使用相机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研究也佐证了很多人的一个观念——摄影的主要作用已经从纪念特殊事件和回忆家庭生活,变成了与他人交流、塑造自我身份、强化社会纽带的方式。虽然比较年长的人使用数码相机时往往将其作为一种记忆工具,但年青一代通常将拍照作为一种交流手段。

1464886472-5573-MdgJwYBD0TttW5nlqNGvC3Xa8J0Q

记录我们的生活

“很多时候,人们拍照不是为了日后回忆往事,而是为了向别人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亨克尔说,“例如,Snapchat用户拍照都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留念。”

随着微软SenseCam的出现,加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记录生活”的行列,我们的记录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SenseCam是一款配备广角镜头的可穿戴摄像头,最早于2003年发布。它就像是一种记录人类日常生活的“黑匣子”,每当探测到摄像头前面有人,或者发现光线发生剧烈变化时,就会自动拍照。还可以通过设定让它每过30秒钟自动拍摄一张照片。

当我们记录了某段体验时,事后回忆这段体验的方式或许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瑞士提契诺大学(Università della Svizzera Italiana)的研究人员伊万盖洛斯·尼弗拉托斯(Evangelos Niforatos)研究了新技术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力。他本人过去3年也在积极记录生活。有研究显示,对于那些存在严重记忆障碍的人而言,使用被动相机记录生活可以带来极大的好处,方便他们定期查看这些自传式照片。但尽管如此,尼弗拉托斯还是认为,对普通用户来说,记录生活的最大障碍在于如何使用这些数据。

“如果碰上需要记录的重要时刻,生活记录设备肯定很有用。但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却用处不大。”他说,“不过,我们还是很乐观,因为这样可以拉近我们与真实记忆的距离——这就像记忆修复,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正确的记忆线索,以便激发你想要记住的东西。”

1464886472-6295-gJic2z2ItIZK435kicRryPD4z2Rg

尼弗拉托斯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一项研究,可以将Fitbit等运动手环中的心率监测仪与自动拍照相机关联起来,看看能否通过心率变化找出最佳的拍照时点。

数码相机不仅改变了我们拍照的方式。得益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当我们记录了某段体验时,事后回忆这段体验的方式或许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们知道,记忆是重建的。显然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我们可能会在重建记忆时使之更加符合自己拍摄的照片,或者符合别人拍摄之后向我们展示的照片。”英国华威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金伯利·韦德(Kimberley Wade)说,“如果有人向你展示一张你没有的照片,就有可能展示出你参加过的那场活动的局部内容,但你却对此没有印象。这或许的确会成为你的记忆。你或许再也无法知道那张照片究竟是不是你在当时的活动上见过的场景。”

从外人的视角来记忆事情可能存在一些缺点。研究显示,当你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记忆一次体验时,你与这段记忆的情感联系就会降低。

但尼弗拉托斯认为,看到他人在相同的活动中拍摄的照片非但不会扭曲记忆,反而能强化记忆。

“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那段经历。你肯定可以将这些共同的经历也纳入自己的记忆范畴。”他说,,“于是便有可能建立一套系统,支持这种协同性的共同体验。”

1464886472-2955-t4MofBHasCBdKyUXRM4kzp5qmsqQ

限制拍照?

类似地,尽管我们需要通过编辑照片来维护自己的记忆,但这未必是坏事。

“多数伪记忆专家都会告诉你,出于种种原因,不精确反而是好事。”韦德说,“例如,如果你在某个时候改变了政治观点,当你回忆过去时,或许会认为你的政治观点与现在更加吻合。我往往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思想稳定的人。我们总会以更好的方式来回忆各种关系,我们回忆自己的时候都会使之更加贴近我们希望成为的样子。有些扭曲更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

那么,究竟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拍照频率呢?除非你是专业人士,否则亨克尔建议最好限制拍照次数,而且要更有选择性,以便使用更少的潜在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

“如果你在度假,而且非常喜欢那里的美景,那就拍几张照片,然后把相机放到一边,好好享受美景。”她说,“之后可以回顾并整理照片,然后打印出来,再花些时间跟他人分享这段美好回忆。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保持鲜活的记忆。”

BBC



本文标签:

欢 迎 关 注 微 信 号 :i199IT

扫描微信二维码,数据随身查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搜索添加微信公众号:i199IT
TMT最全的数据微信平台,随时随地获知有价值的数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