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吉林老人坚持拍摄中华秋沙鸭40年:不干预不打扰只为保护

“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拍中华秋沙鸭,到现在已经有近40年了,拍出的照片不计其数。”今年67岁的朴龙国对记者说,他拍摄的不是艺术品,而是宣传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照”。

如今,这些珍贵的照片正在吉林省图书馆进行展览,吸引不少市民观看。20日,朴龙国在长白山头道自然保护站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记者拨打电话时,他正在观察并记录中华秋沙鸭的孵化过程。

中华秋沙鸭属全球濒危鸟类,也是东北亚地区最濒危的水禽之一,全球不到2000只。2002年以后,中华秋沙鸭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E)物种,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有“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之称。

“1976年我从吉林林业学校营林专业毕业后,被分到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工作。”朴龙国回忆,“那时候为了研究中华秋沙鸭,我上过山、爬过树、下过水,为了不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我们特别小心,工作也特别艰苦。”

长白山是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之一。为了记录中华秋沙鸭繁殖、栖息情况,朴龙国拿起了相机,开始了“漫长”的摄影之路。

“1985年前后我用的是胶片相机,焦距不够,所以就得找最完美的伪装地点,弥补设备的不足。”朴龙国说,“伪装是拍摄过程最难的一个环节。我们不能破坏它们的环境,不能干预它们的行为,只能等。”

2012年开始,朴龙国等人为中华秋沙鸭搭建人工巢穴,为它们提供安全、隐蔽的孵化环境,至今他们已搭建了百余个树巢。

“那几年,我们偶遇了一个天然树巢,特别激动。为了记录小鸭子破壳,我们4个人在树下搭了帐篷,连着蹲守了11天,最后终于拍到了中华秋沙鸭在天然树巢里诞育新生命的照片,意义非凡。”朴龙国笑着说,“拍完照片回家,发现自己跟‘野人’一样。”

“不干预、不打扰,是我拍摄中华秋沙鸭的准则。”朴龙国拍摄中华秋沙鸭数十年,他只是想记录这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点滴,让更多的人发现中华秋沙鸭的美,自觉加入到保护行列中来。(记者 吕盛楠)

(责编:马俊华、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