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问题是去年全球关注的大热点之一,《布鲁克林》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也多少与此有关。然而在多维角度下解读此片,不能忽视的是其中的女性视角,电影丝毫不带道德审判,而是真实呈现女主角对于人生的选择。在本届北影节中,女性题材也作为展映单元之一,从这些影片中可以看到不同国家、民族、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存和声音。

  “送给我,你受穷受累的人们,你那拥挤着渴望呼吸自由的众生。”这是1883年美国诗人艾玛?拉扎勒斯为自由女神像底座筹集资金而作,但在之后的数十年中鲜为人知。当时的美国不欢迎欧洲移民,签证收紧。直到二战,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让人们重新审视难民问题。加上冷战中的策略,美国移民政策才变得重新宽松起来。拉扎勒斯这首诗中倡导的包容、庇护,也成为美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十九世纪起,大量爱尔兰移民因国内饥荒赴美谋生,总数超过65万,其中大部分选择落脚纽约或波士顿。初期的爱尔兰移民大多是来自乡野的农民,完全不知如何应对新环境并且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只能从最苦最累的工作干起,有相当一部分移民遭遇欺骗、沦落街头。他们长期处于美国社会的边缘,直到内战爆发才产生转机。战后的美国急需劳动力,爱尔兰男性移民开始大量进入工厂、铁路和煤矿,女性则为富庶家庭做仆人和厨师――这两种职业甚至一度成为爱尔兰女性移民的标签。

  电影《布鲁克林》的女主角埃利斯于上世纪50年代到达美国,比起为生存而背井离乡的前辈们,她的生活环境已大幅改善。埃利斯原本平静地生活在爱尔兰东南部的一个小镇,直到姐姐罗斯安排她到新大陆追求更好的生活。她在美国的住宿和工作都由弗路德神父帮忙安排。爱尔兰移民在美国内战后向教会捐献了大量资金来修建天主教堂和教区学校,这些华美的教堂之后就成了爱尔兰移民日常生活的中心,也让在国内长期受到英国新教歧视的天主教徒得到精神上的肯定和寄托。神职人员在教区内拥有很高的声望,像弗路德神父资助埃利斯的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初到美国的乡愁让埃利斯在情感上脆弱不堪,直到与意大利裔小伙托尼相恋才逐渐体会到生活的幸福。然而打击接踵而至,罗斯突然染疾去世,悲痛的埃利斯选择回乡帮助母亲料理姐姐的后事。在托尼的坚持下,两人在埃利斯离开前秘密结婚。回到了爱尔兰的埃利斯,经好友介绍结识了镇上富有的单身青年吉姆,两人越走越近。在纽约夜大学到的会计知识又让她填补了姐姐留下的职位空缺。赴美前的埃利斯安静害羞,很不起眼,只在镇上小店打周末零工,这次回家却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对象。在故乡也能拥有稳定生活和家庭的可能性动摇了埃利斯回纽约的决心。

  影片讲述了一个非常传统而简单的爱情故事,其背后的深度是靠两位男性角色不同身份之间的交叉对比来达成的。战后的美国社会,一面是政治和社会气氛上的保守;一面是高度物质化的需要,消费主义使制造业迅速发展。水管工托尼作为意大利移民的儿子,是这个时代新美国人的一个缩影,其身份与中产阶级相去甚远,但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相信勤劳和奋斗能为自己带来美好的未来。相较之下,吉姆成熟体面、家底丰厚,他身上的一切就像家乡一样妥帖,有着欧洲的稳重老道,在他身边让埃利斯感到温暖安心。影片对这段“三角恋”保持中立,没有任何道德批判的意味,而是着重体现年轻女性面对人生选择――无论家庭、事业还是爱情――所经历的情感上的震动和阵痛。

  不同于很多移民故事,《布鲁克林》的格局并不大,它要映射的也不是一代移民的命运,而是陈述远走他乡谋求新生活所必须要面对的失落、痛苦和与过去的断裂。适应新身份过程中的种种挣扎并不一定能换来美好的生活,而这一切的付出是否值得,也只能由自己来评判。

  本片改编自爱尔兰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托宾的作品中常见爱尔兰社会及侨民、个人身份等主题,也对同性恋和受挫人格的体现有所侧重。剧本并没有在原著基础上进行很多修改,和小说一样选择了个人化的视角,着重于人物本身的情感,削弱了时代背景的交代。但电影的结尾与小说却有显著不同,片末的埃利斯穿着一身亮色,与丈夫托尼幸福地拥抱,俨然从一个脆弱青涩的爱尔兰小镇姑娘成长为自信成熟的新纽约人。而小说中的最后一段是埃利斯在离开恩尼斯克西的火车上,暗示着她最终要离开爱尔兰的决定,但这个决定究竟是来源于对彼岸新生活的信心,还是对已婚事实被发现的落荒而逃?作者留给读者自由解读空间。科尔姆?托宾认为,结尾的差异恰恰体现了小说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区别,即小说读者对于人物的想法和内心活动是知情的,并从他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方式来理解人物本身,而电影则是将人物及其经历可视化,观众通过观察人物各种情绪上的冲突进入其内心世界。

  除剧本的成功,摄影和服装也促成了影片视觉上的精致。摄影师在取景布鲁克林和恩尼斯克西时运用了黄暖色调,使纽约的冬夜和爱尔兰的小镇显得安静动人;而面对人物时的镜头语言则更亲近,针对埃利斯更是采用了大量近景来捕捉她的面部表情以体现细微的内心活动。埃利斯在片中的服装颜色随着她的经历和成长而变化,从一开始黯淡保守的深色逐渐演变为跳脱的亮色,直到最后一身的五彩斑斓。影片在细节上匠心雕琢,完成度极高,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布鲁克林》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三项重量级提名,虽然得奖可能性不大,却也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极大肯定。文/禾丰

  《愤怒的印度女神》

  导演:纳林?潘

  主演:坦妮什塔?恰特洁

  阿努什?乔德里

  拉什里?达什潘德

  国别:印度 德国

  语言:北印度语

  字幕:中文

  在印度果阿邦,朋友婚礼前夕,一群妇女讨论着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从她们的事业、性生活,到街坊邻居的秘密。夜晚逐渐过去,我们逐渐理解到这些女性的梦想、欲望、担忧,更重要的是她们之间的关系。

  《帮派》

  导演:桑迪亚哥?米特雷

  主演:多洛莉丝?房兹

  奥斯卡?马丁内兹

  国别:阿根廷 巴西 法国

  语言:西班牙语 瓜拉尼语

  字幕:中文

  为实践心中的政治理念,,宝琳娜放弃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前途光明的律师生涯,来到家乡附近的边境贫乡教书。工作上的困难并未挫折她的理想,但宝琳娜却在深夜返家时遭到强暴,其中甚至包含她所教导的学生。指控或原谅,究竟谁该为暴力负责,以社会改革为职志的她面临天人交战。

  《囚犯》

  导演:奥德丽?埃斯特

  主演:苏菲?玛索

  玛丽?所哈?康德

  玛丽?德纳尔诺

  国别:法国

  语言:法语

  字幕:中文

  因帮助抢银行被捕的丈夫越狱,妻子亲手将自己送进监狱,面临最高十年监禁。在屡次与潜逃在外的丈夫联系未果后,妻子愈发变得绝望。

责任编辑:冯莉(E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