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景点游”迈向“全域游” 大兴安岭:瞄准全域旅游 打造全景兴安

 “春到大兴安岭,杜鹃花迎雪怒放;夏到大兴安岭,绿浪翻滚,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秋到大兴安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高岭低岭任杂染,景到极处灼伤眼;冬到大兴安岭,越桔美酒清泉酿,林海清风送清香,白雪引来五湖客,一同坠入雪故乡。”这是对大兴安岭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完美的诠释,也是很多人来到大兴安岭的真实感受。

  时下,四季旅游、全域旅游在大兴安岭林区全面铺展开来,春、夏、秋旅游旺季更旺,冬季旅游淡季不淡,林区旅游大步向四季旅游、全域旅游延伸和转变。2017年,全区接待旅游者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3%。2018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旅游者275.28万人次,实现收入29.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1%和22.45%。

  大兴安岭地区和漠河县分别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大兴安岭地区被国务院纳入《“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并被确定为首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和“国家旅游风景道”,被纳入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漠河被纳入首批“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神州北极·找北之旅”和“冰雪之冠·北极圣诞”已经被纳入全省五条夏季和冬季精品线路,“哈尔滨——漠河极寒冰雪旅游带”被纳入全省冬季重点打造的“一区四带”总体布局,省政府重点打造的3条自驾游精品线路中涵盖两条。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已被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将为全区旅游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冰雪旅游不能只靠资源吃饭,将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需要智慧、思考和行动力。大兴安岭就在这条路上积极地探索着,美景更要让人乐在其中。漠河市北红村依托古朴、自然、原生态的风貌,全力发展旅游产业,全村153户有51户开办了家庭宾馆,日接待能力800多人,每户年均收入7万多元。塔河县依托保留和挖掘鄂伦春民族文化,从日常生活、节庆、饮食习惯、传统活动、服饰、舞蹈、手工艺品制作、篝火节、古伦木沓节等方面进行旅游开发,打造集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为一体的旅游区。目前,全区农村家庭宾馆及农家乐达268家,直接带动804名农民就业。

  让游客把享受山水美景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融入自然、热爱自然是大兴安岭旅游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大兴安岭倾力推进旅游产品供给,开发十大旅游品牌,围绕黑龙江省“夏季”和“冬季”旅游十大主题,结合旅游资源禀赋,深度开发找北祈福游、森林康养游、极寒挑战游、寻源探秘游、界江风情游、研学实践游、开发体验游、浪漫爱情游、驿站怀古游、湿地观光游等“十大旅游品牌”,做精夏季游,做大冰雪游,做强春秋游,实现“冬夏两旺、春秋补充、四季皆游”的发展格局。在开展旅游营销方面,大兴安岭通过“多渠道营销、多层面宣传、多元化推介、多维度推广”的理念,整合全区优势产品、营销资源和营销资金,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融合,打造“区域整合、资源共享、资金共用”的整体营销格局,全面提升旅游营销的整体时效。

  就如何更好地开采这一座座“旅游富矿”,大兴安岭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2018年,大兴安岭深入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攻坚年”活动,按照“一道两地三线六区”发展布局,强势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十三五旅游规划“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国家旅游风景道”创建工作,着力解决旅游业发展在思想认识、规划执行、基础设施、产品供给、宣传营销、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瓶颈,真正把“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奋力助推林业产业转型和经济全面振兴,满足林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东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