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省运城市,地处北纬35度水果生产“黄金带”,从设施大棚到大田种植,当地的苹果、草莓、油桃、冬枣等水果达到13类174个品种。近年来,科技赋能让运城水果不仅赢得了国内外市场,还成为带动果农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

  科技赋能果业现代化

  深秋时节,在临猗县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一眼望不到头的试验田里,排列整齐的苹果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红彤彤的果实,散发着阵阵果香。走进果树脱毒快繁实验室,培养架上一个个贴着标签的果树苗正在欣欣向荣地生长。

image.png

  临猗县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培养的苹果树幼苗。新华社记者张磊 摄

  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杨勇说,这里培育出的“一抗双脱”优质苗木,解决了苹果品种老化,栽植模式落后等问题。

  “‘一抗双脱’技术主要是脱除苹果砧木和品种上常见的6种病毒,每年可生产350万株优质壮苗,相比组培技术每株砧木的繁育成本可降低80%以上,早熟苹果成熟期提前了15至20天,价格提高30%。”杨勇说,在这里平均每隔40天就可以出一茬苗,实现了工厂化育苗。

  在运城,不仅实现果树优质育苗,依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三新”果园,让苹果种植实现了优质、高效、稳产。

  走进果农王海峰的“三新”示范果园,和传统果园相比,这里满满的科技感,果园内太阳能物联网、杀虫灯和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王海峰说,传统果园5年挂果、7年到8年丰产,现在这个果园不仅2到3年就能丰产,种植的新品种苹果,售价相比传统种植的苹果高了近1倍。

  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樊波平说,像这样的“三新”示范果园当地已建成36个,解决了传统果园栽培方式落后、品种老化、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水果铺就甜蜜“致富路”

  进入秋季,位于盐湖区的金井乡贵家营村,去年建设的百亩阳光玫瑰葡萄园迎来了首次挂果,村民们忙着采摘、筛选、包装,往来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



  贵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尉忠朝说,去年以来,村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山西一家化肥公司合作,企业负责苗木栽植、滴灌设施、大棚搭建等工作,联合种植450亩阳光玫瑰葡萄,项目带动全村80余名劳动力就业,一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左右。

  地处黄河岸畔的平陆县涧北村,土壤气候水利等条件适宜发展猕猴桃种植,所产的猕猴桃汁多味美、酸甜可口。连日来,这里的百余亩红心猕猴桃陆续成熟,村民们正抓紧采摘、包装猕猴桃。涧北村党支部书记李宗泽介绍说,今年首次挂果的猕猴桃被一家电商企业以每斤6元的价格全部收购。

  数据显示,运城水果种植面积300万亩,年产量约600万吨,2022年产值达230亿元。运城市还以果业为龙头,带动包装、印刷、运输、餐饮、加工、旅游、文化等产业蓬勃发展。

  走向世界的“运城水果”

  走进坐落在运城市的山西皓美果蔬有限公司车间,经过果农的细致分拣和海关工作人员的查验,一批150吨的新鲜苹果即将发往山东黄岛港口,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不久前,我们和东南亚市场签订了一笔5000吨苹果出口订单,这些天几乎每天都有上百吨的报关量。”公司负责人杜红羌说,公司成立9年来,已将苹果远销至海外十几个国家,年出口量超过2万吨。

  “好水果是种出来的。”樊波平介绍说,为保障水果品质,运城积极打造优质果品出口基地,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编制的水果生产技术规程与国际接轨,用出口标准倒逼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运城已投资2600万元建成国家温带果蔬检疫重点实验室和食品农产品检测实验室,358个检测项目实现国际互认,运城果品可直销海外。

  眼下,正在举办的第七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吸引了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境外商协会代表及农产品贸易客商前来洽谈。据了解,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自2016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运城水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桥梁。

  运城海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地处内陆地区的运城,主要栽植的13类水果品种全部实现出口,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7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