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旅游业火爆,产业景气度为何却下降

  ■ 观察家

  

  “老路”没走通,正常竞争的旅游企业就难以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对未来的信心就要打折扣。“新路”上,各方资本还需进一步探索,甚至存有观望心理。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称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但是一、二季度旅游产业景气指数却是同比和环比都有所下降。

  在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为什么旅游产业景气指数下降?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由旅游市场景气、产业景气、发展环境景气三个基本面构成。发布方认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家信心和景气指数略有下滑,旅游企业对产品价格、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方面的预期有所下滑。

  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和旅游产业景气指数出现背离的主要逻辑在于:民众总体旅游意愿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旅游市场扩容,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仅2017年,旅游业投资就超过1.5万亿元。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也表明,企业对从业人员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仍保持上升。如果在投资模式和产品创新上没有大的突破,这就意味着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同质化旅游产品,价格战很容易成为众多竞争者的直接选择。这种情况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已不是新鲜事,直到现在,相当比例的旅行社和OTA(在线旅行社),都倾向于在竞争中使用价格战,这无疑直接影响了旅游产品价格和与之相关的营业收入。

  而我国旅游业目前处于“老路还要加把劲,又要走新路”的阶段。“老路”就是市场秩序还需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整治。尽管已经出台制定了《关于对旅游领域严重失信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等一系列规范文件,利用旅游大数据构建了旅游市场秩序监控“天网”,开展了全国性的“利剑行动”,成效明显,但不时的“沉渣泛起”仍然提醒我们,治理不合理低价游、旅游欺诈等行为是一个长期过程。

  “老路”没走通,正常竞争的旅游企业就难以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对未来的信心就要打折扣。当然,更重要的是走“新路”,就是针对市场变化实现能落地的模式升级和产品创新,主体是旅游企业。当前旅游业面临人口结构变化、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加速等诸多挑战。

  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满足针对游客需求,利用科技赋能,抓住移动互联网革命契机实现旅游产业模式变革,逐步放弃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从而从根本上遏制或避免价格战影响,是每一个走向“头部”的旅游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杨劲松(旅游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