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9日讯科技界与产业界信息不对称,大量科技成果束之高阁。面对这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打造“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系统,推动科技成果发布的供给侧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影响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助理、科技合作处处长李明介绍,沈阳分院在长期开展院地合作过程中发现,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该院能为地方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所提供的科技支撑服务内容并不十分清楚,更多的了解停留在该院两弹一星、上天入地等重大科学成就上。“面对中科院100多个研究所、几万名专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就是有难题,也不知道如何能找到合适的成果和专家,犹如大海捞针、无从下手。我们决定采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


  据悉,沈阳分院征集并整理全院1000项科技成果和100个专家团队信息,同时通过制作手机APP应用和沈阳分院官方微信链接等手段,建成了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一年多来,科技成果信息网和手机APP被大量访问和下载,显著节约了专家和企业家互相了解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对接效率。网站于2016年6月1日正式上线,截至2017年7月访问量已超过26.7万次。


  新的科技成果信息网与过去的官方网站有何不同?


  一是分类更精心了,科技成果梳理得更清晰了。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现有科技成果网站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有的科技成果成熟度不够,有的分类过于简单,使企业用户难以在我院大量的成果中查找到自己需要的成果。”李明介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沈阳分院首先从征集的大量科技成果中,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摒弃过于基础或不够成熟的科技成果,整理出1000项适于转化的科技成果。每项科技成果信息表述简洁,方便用户快速阅读和理解。此外,为便于不同行业的用户快速查询,借鉴成熟的生活服务类网站思路,沈阳分院将科技成果按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医药和农业等7大类进行分类整理,并进一步将7大类内容再细分为20个子分类。


  二是有需求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站直接找到相关专家团队。


  科技成果具有时效性,沈阳分院根据多年与企业合作的工作经验,创新性地征集、整理出沈阳分院系统单位100个具有丰富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的专家团队信息。信息包括三部分:团队信息、团队介绍和典型转移转化项目案例。


  李明说,与以往的科技成果宣传、推广网站不同的是,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将各研究所科技处、课题组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毫无保留地放在科技成果或专家团队的醒目位置,而没有刻意地仅仅保留沈阳分院的联系方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科技对接的中间环节,搭建起政府、企业与研究所直接联系的桥梁,提高沟通效率。


  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建立线上线下紧密合作。


  为使用户能更方便地获取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信息,沈阳分院在成功开发科技成果信息网后,又开发了手机APP,便于用户随时随地查阅所需内容,打造24小时永不打烊的科技淘宝网。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支持用户将科技成果或专家团队信息即时分享到朋友圈,进一步加大信息的扩散面。


  以山东省经信委组织的“山东企业沈阳分院科技行”活动为例,沈阳分院提前将科技成果网站网站及手机APP向来访企业推荐。潍柴股份、莒州集团、泰山钢铁、金升有色等来访企业通过科技成果信息网,提前熟悉了材料加工与模拟技术、镁基轻质材料及其应用、塑性加工先进技术、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等团队的研究内容及典型转移转化案例,使对接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来访交流环节,基于对李殿中研究员、陈荣石研究员等专家研究方向的了解,双方在发动机轻量化、耐磨耐热材料、钢铁深加工、铜材高效利用、表面防护等具体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原本需要筹备1周、举行1天的对接活动在3个小时内就产生多项合作意向,对接成效显著。


  李明表示,下一步,沈阳分院将继续优化科技成果信息网的架构及内容,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