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戰略家的宏大視野和戰略思維,高瞻遠矚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科技領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國家安全能力。加強自主創新,強化科技安全,為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成為新時代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務。
一、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認識科技安全的新使命新要求
科技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總體國家安全觀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等重點領域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新興領域安全。科技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和保障其他領域安全的力量源泉和邏輯起點,是塑造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物質技術基礎。歷史証明,科技興則國家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近代我國錯過幾次科技革命、工業革命的發展機會,科技落后、國力羸弱、被動挨打。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大力發展科技事業,科技在支撐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科技越來越成為影響國家競爭力和戰略安全的關鍵要素,在維護相關領域安全中的作用更加凸顯。加強科技安全,一方面要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壯大科技實力,維護科技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要充分應用科技實力,為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新時代對科技安全提出新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安全食品、優美環境、健康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面臨著發展方式轉變、新舊動能轉換和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多重壓力,產業發展存在外部打壓和“低端鎖定”風險。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突破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當前,我國科技創新仍存在原始創新不足、重點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創新體系不完善等短板。新時代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迫切要求全面提升科技實力,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發揮科技創新對國家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
科技快速發展對科技安全提出新挑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不斷加深,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並廣泛應用,科技創新的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特征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重塑經濟發展方式。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等技術對社會倫理產生極大沖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生物安全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要求。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對信息安全、網絡安全、金融安全帶來極大挑戰,技術謬用和濫用對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政府、社會治理面臨新的挑戰。同時,科技發展拓展了國家安全的時空領域,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交織存在。加強科技安全,必須未雨綢繆,織密防范和管控風險的網絡。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科技支撐國家安全的體系化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統籌發展與安全,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全面增強科技維護和塑造國家總體安全的能力。
聚焦重大需求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把握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發展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科技創新要落實新發展理念,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加強重大科研攻關任務部署,保障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安全。圍繞高質量發展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統籌部署創新鏈產業鏈,補短板、建優勢、強能力,著力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問題。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大力推動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加強七大農作物育種研發,加快農業高端裝備研制,保障糧食安全。圍繞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加快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研究,當前全力支撐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加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科技支撐。聚焦美麗中國建設,加強大氣、水、土壤、化學品風險防控等領域科技創新,支撐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圍繞平安中國建設,加強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研發和應用,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加強基礎和前沿領域前瞻布局,為國家持久安全提供不竭動力。我國已進入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要以更高的目標、更長遠的眼光,對科技創新進行前瞻謀劃和系統部署。加強學科布局和體系建設,全面夯實基礎學科,補足冷門、薄弱學科短板,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加大基礎研究穩定支持力度,推動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和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有機銜接。加強人工智能、腦科學、量子通信等面向長遠發展的科技創新重大項目的部署和實施,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形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動力源泉。
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夯實維護國家安全的科技能力基礎。國家創新體系是決定科技發展水平的基礎。加強科技創新,保障科技安全,必須構建系統、完備、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重大創新領域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深化科研事業單位改革,強化國家使命和創新績效導向,擴大科研自主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系統提升高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研開發三位一體的創新水平。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完善市場環境、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堅持全球視野,加強國際合作,合力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糧食危機、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重大挑戰,協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健全科技安全工作體系,提高科技安全治理水平
提高科技安全工作的政治站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安全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安全工作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用總體國家安全觀武裝頭腦,以國家利益至上為准則,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牢固樹立國家安全和科技安全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切實提高維護科技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科技安全管理責任機制。把科技安全工作貫穿在科技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建立科技安全工作分級分類管理責任機制,明確管理事項、責任主體和工作程序。落實科技安全管理手段措施,加強機構、隊伍和條件建設,完善科技安全工作體系。加強科技信息建設和管理、風險研判、預警監測、安全審查、處置管控和綜合評估,打造科技安全工作完整鏈條。加強科技領域與其他領域國家安全工作協調,形成相互支撐的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科技安全預警體系。完善科技安全預警監測指標,加強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新興領域、重大項目、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動態監測,及時總結評估我國科技安全狀況,建立相關部門分工合作的預警工作機制。發揮智庫作用,加強科技安全工作專家智力支撐。制定重大科技安全風險應對預案,加強風險研判和危機管控。建立科技安全動員機制,堅持平戰結合,提高科技在重大安全事件中的應急反應能力。
加強科技安全法規制度建設。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安全法》,加快出台生物安全法,完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管理規范,嚴格執行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等法規。完善國家科技保密制度,強化事關國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敏感領域、重大項目、重點機構保密管理。建立實施國家技術安全清單制度,嚴格執行國家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審查。在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生物醫學研究等領域,全面推行倫理審查制度。加強無人駕駛、區塊鏈等新興領域立法研究,積極推動各國就共同關心的技術領域安全風險管控開展國際對話,參與和引導相關全球治理規則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