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末,云南昆明市东川区李子沟村的开花洋芋已开始播种。“今年准备扩大‘云薯921’试验示范,与企业合作执行好基层科研专家工作站项目,对开花洋芋的科技支撑不能断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琼芬研究员寥寥数语,勾画出今年李子沟开花洋芋的科技路线图。

  口感好、糯性好的李子沟开花洋芋两度受到央视关注,近年来声名鹊起。然而,品种退化严重、亩产量低等“瓶颈”,却严重制约着开花洋芋“长大长壮”。昆明八角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因李子沟开花洋芋容易发芽和薯块长黑斑,进入省外市场的洋芋往往遭遇退货,不寻找到新的替代品种,李子沟开花洋芋品牌做不大,也难以走远。

  摸清“症结”,2016年当地相关部门到省农科院经作所寻求技术支持,经作所免费对开花洋芋进行脱毒,还生产10万粒原原种提供给农户进行换种种植。2018年,科技支撑持续加大,杨琼芬研究员带领团队扎根李子沟,在品种优化、有机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和开花洋芋的内在品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研究,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一年多来,杨琼芬等专家探明了开花洋芋品质优良的机理,筛选出开花洋芋的替代品种“云薯921”,建立了开花洋芋基层科研专家工作站。特别是“云薯921”,在当地试验示范中亩产量达到2吨多,在东川开花洋芋食味评价活动16个样品盲评中排名第三,食味最接近开花洋芋。

  全村223户村民中有168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海拔2600米以上,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李子沟村脱贫的最大希望就是自产农作物开花洋芋。经过科技支撑和品牌包装,开花洋芋从原来每公斤1元左右,逐渐卖到了目前的4元至5元,村民种洋芋的收入大幅增加。

  “一是筛选替代品种,二是扩大试验示范,三是加快品种推广。”在杨琼芬心中,早已勾勒出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