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自卫队开发试验团隶属于研究本部,是陆上自卫队中唯一一支集研究、试验于一体的专业部队。他们在装备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承担着制定性能要求和确认产品是否达标的重要任务。自平成13年(2001年)起,该部队一共研发了250多种新式装备。如今,随着陆上自卫队所处环境的变化,其对武器装备也有了新的需求。为此,开发试验团开始了新的挑战。

  前言

  开发试验团是隶属于日本研究本部的一个下级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对陆地武器装备的性能改良做调查研究和实际应用试验,根据自卫队承担任务的特性与所处野外环境的特点,调查研究如何预防易发疾病,以及如何进行紧急治疗,此外还要完成射表的制作,配合部队进行技术研究等等。由于其任务的专业性较高,涉及范围较广,所以在该部队的下属成员中,包括了许多掌握特殊技术的人员,职务类别也不少。总之,在目前的陆上自卫队中,不论从职责的特殊性来看,还是从人员构成的独特性来看,该部队都是独一无二的。

  不过,正是由于该部队过于特别,使得其虽然活跃在陆上自卫队装备研发的第一线,可是部队内外的各方面人士对他们还是不甚了解。因此,本文欲从开发试验团的组织结构、任务概述等方面写起,向读者揭开该部队的庐山真面目。

  开发试验团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沿革

  组织诞生及改编的经过

  昭和33年(1958年)6月,开发试验团的前身——一支名叫“机械化试验队”的部队,以富士学校下属部队的身份正式成立。该试验队负责对陆上自卫队的装备进行测试评估。昭和45年(1970年)8月,该部队下属的五个试验评估部门从班级升为科级,部队的名称也改为“装备开发试验队”。昭和60年(1985年)2月,又追加成立了两个科。至此,开发试验团的雏形基本显现。此后,在平成13年(2001年)3月,随着陆上自卫队对研究开发体制进行改革,该部队转而隶属于研究本部,并且追加成立了几个新部门,负责对坦克等主力重武装、医疗卫生以及航空领域进行试验研究。至此,开发试验团正式诞生。

  截止目前已完成的装备研发项目

  开发试验团自成立以来,到平成25年(2013年)为止,13年间总共完成了250多个装备研发项目。特别是前几年新研制出的10式坦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10式主战坦克于平成21年(2009年)完成了全部测试,其具备了能够一边作战一边通过网络共享敌我双方情报的能力,是第一种装备了C4I系统的国产坦克。

  与10式坦克类似,如今新研发的装备都倾向于通过构筑完善的网络,成为“能高效作战的系统化装备”。此外,“能在危险与日俱增的国际维和行动中保障战士生命的装备”也越发受到关注,比如一旦被狙击,马上就能确定子弹来源方向的射击位置探测装置(该装备已于2012年测试完毕)等等。由此可见,对装备进行开发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研发装备之外,该部队还在一些自卫队的紧急任务中做出过贡献。比如,平成23年(2011年)3月,在东日本大地震爆发之后,该部队第一时间派遣了熟悉辐射仪操作的队员,带着当时正在研发中的新辐射仪赶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现场。

  开发试验团在装备研发中扮演的角色

  正如上文所述,在装备研发方面,开发试验团自创设以来,就一直在为满足部队的实际需求而不懈努力。由于本刊2014年8月号已经介绍过陆上自卫队进行研究开发的流程,此处对于无关细节就不再赘述了,本文仅对研究开发的最初环节和最末环节做详细介绍。这两个环节又被称作“制定性能要求的起点”和“装备研发战线的最后一座堡垒”,都是开发试验团直接负责的部分。

  制定性能要求的起点

  研发任何一件陆上自卫队使用的武器装备,都要先研讨这件装备的使用构想,再制定出具体的性能要求。在这一环节里,开发试验团的职责就是基于最终确定的使用构想来制定性能要求。为此,开发试验团需要组织各个相关部门召开研讨会,与各个部门进行意见交换,再把各个部门的意见统一收集起来,以此来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充分了解了各个用户的实际需求之后,开发试验团就要制定“性能要求(草案)”了,这份草案是要递交给陆上幕僚监部进行审核的。在制定草案时,开发试验团需要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对使用构想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其是否可以实现,或者是否可以部分实现。因此,在这一阶段,开发试验团仍然需要同装备的实际使用者以及各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密切合作。这种合作不仅限于陆上自卫队内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会与海上自卫队或航空自卫队进行合作。同时,还需要听取研究本部内其他相关机构的意见,并对各方意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开发试验团制定的性能要求草案需要递交陆上幕僚监部审核。陆上幕僚监部将会针对草案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并将最终确定的性能要求交给技术研究本部,命其以达到标准为目标,开发新的装备。

  此外,作为制定草案的参考,开发试验团还会进行一些基础研究。总之,一切装备研发最初始、最基础的工作都会由他们来完成。

  装备研发最后的把关

  技术部门会将基于性能要求研发出的新装备送到开发试验团,由他们来进行测试评估,确认装备性能是否达标。

  在这一阶段,开发试验团会制作一份“评估标准”,用于判定装备是否合格。同时,还要为接下来进行的试验工作制定一份“试验实施计划”,以此来规定试验整体的实施纲要。此时,开发试验团的队员们必须仔细分析部队在战场上究竟会如何使用新装备,这是影响这两份文件能否顺利制作完成的关键。因此,在制作文件的过程中,开发试验团会直接听取未来将要使用这些装备的部队有何意见,并会创造出与实战尽可能接近的环境,对装备进行测试。部分非作战装备则会直接在实际使用的环境中进行试验评估。另外,每一次部队实战演习的机会,开发试验团都会灵活利用,尽可能地试验新装备实际使用的效果。

  近日,开发试验团对新引入的两栖战车进行了测试。由于在此之前,陆上突击队还从未装备过这一类车辆,这使得本次试验工作进行得异常艰辛。开发试验团针对这一问题,果断采取对策,决定派遣核心队员至美军,学习这类装备的使用要领以及修理保养时的注意事项。为了能让这种装备在战场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他们夜以继日地严格进行着试验评估工作。

  在试验工作结束后,开发试验团会向陆上幕僚监部递交试验报告。在这份报告里,他们不单只是评述装备性能是否达标,还会给出进一步的意见。比如,有时虽然装备性能已经达标,但是还存在可以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此时,开发试验团就会在报告中指出下一步性能改进的方向,并尽可能地在装备量产时实现这一改进。而且,接下来他们还要再对量产后的装备进行同样的试验评估工作。

  【采访记录】专访开发试验团团长手塚信一

  问:您就任开发试验团团长一职已有约4个月的时间了,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对开发试验团及其工作的总体感受。

  答:如今,防卫省和自卫队所处的环境,尤其是陆上自卫队所处的环境是越来越严峻了。与此同时,陆上自卫队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却越来越多。为了能让自卫队顺利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必须把真正能派上用场的装备送到部队去,这是我的一大体会。

  另外,这次是我时隔五年再次回到研究开发的第一线。现在,部队正在改革,能在这样关键的时期到开发试验团就任如此重要的职位,我感到非常光荣。而且,与五年前相比,开发试验团如今已经不只是单纯地做测试和评估了,我真切地感受到身上的担子是越来越重了。

  问:您的意思是,开发试验团肩负的任务在不断增加?

  答:没错。你比方说,以前陆上自卫队会花费10年以上的时间来推敲构思新的作战方式,然后再以此为基础研发新型装备。但是,如今陆上自卫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无论是西南面的离岛防卫,还是海外撤侨,都离不开陆上自卫队。

  这就要求我们开发试验团也要与时俱进。以前我们只是单纯地对装备进行试验评估,现在面对新的需求,我们必须设法让一些部队急需的装备早日投入使用。

  另外,依据平成26年(2014年)新出台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陆上自卫队新组建了一个两栖机动团和一支快速反应机动联队。而为了满足两栖作战的需求,必须引进新的两栖战车。为此,我们需要培养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又派遣了部分重要成员赴美留学,便于日后开展试验工作。

  而对于快速反应部队来说,最重要的装备则是步兵战车。新式的步兵战车不仅能通过网络共享情报,还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甚至还可以搭载在航空自卫队的运输机或者海上自卫队的运输舰上进行快速部署,战略机动性非常突出。

  因此,今后为实现一体化作战的构想,我们在对两栖战车和步兵战车进行试验评估的基础上,还需要与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进行良好的配合。另外,同美军的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问:在去年修改出台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提到了一些新式装备,其中有不少都与您提到的两栖战车类似,拥有一些陆上自卫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性能。现在,这些装备的试验评估工作已经开始了,您能否为我们谈一谈,您认为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需要重视的点是什么?

  答:我在刚刚就任开发试验团长的时候,提出了两项基本要求。一是要以“How to fight(怎样作战)”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二是必须明确问题之所在。基于这样的方针思想,我们在对这些以前未曾使用过的装备进行常规试验评估的基础上,还得根据部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真正能派上用场的装备。

  为此,我们决定把综合研究部对于新型作战方式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我们的试验评估中来。还要灵活利用部队训练的机会,让部队在训练中提前试验我们的装备,以检验未来有可能的作战方式。这两点是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的。

  再者,其实最熟悉新装备的人,就是我们开发试验团的队员。因此,当新装备正式配备到部队的时候,各个试验组对应的负责人也会到部队去,对装备的使用心得作详细的讲解说明。这也可以说是能让这些装备早日投入使用的一种后续保证吧。

  问:在新需求的应对和推动新装备迅速转化为即战力之外,还有其他点是需要特别重视的吗?

  答:由于在《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陆上总队被大幅度改编,眼下研究本部正在研究未来怎样才能发挥出陆上自卫队的全部战斗力。

  而我们开发试验团则必须以研究本部的总体策略为依据,不仅要对装备进行独立的试验评估,还要在NCW(Network-centric Warfare:网络中心战)的环境下,研究如何利用新研发的系统化装备,来构筑完善的系统之系统(system of systems)。

  从堪称陆上自卫队整体通信基础的野外通信系统开始,到目前为止,开发试验团已经相继对FiCS(师团用指挥系统)、FeCS(基干联队指挥管控系统)、FCCS(火力战斗指挥管控系统)、ADCCS(对空战斗指挥管控系统)等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了独立的试验评估。另外,平成27年(2015年)开始,我们还会在第2师团的协助下对FCCS的量产型产品进行性能验证。而且,因为第2师团已经配备了除野外通信系统之外的所有指挥自动化系统,也装备了能通过网络实现情报共享的10式主战坦克和中程多用途导弹,所以,开发试验团将会合理利用这次机会,检验FCCS和其他系统化装备之间的衔接情况。

  不过,在目前的陆上自卫队中,还有不少部队并没有配备上像第2师团那样完善的系统化装备。那么,像这样把不同世代的系统连接在一起时,是否还能较好地发挥他们的作战性能呢?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的。因此,我们开发试验团自平成26年(2014年)起,就一直在进行“系统装备实战能力检验”。我们使用“系统试验楼”里的设备,将各个系统相互连接,研究如何才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性能。

  再者,以前,陆上自卫队都是依靠枪、火炮等强调物理攻击性能的武器来构建主要的防御能力。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已经开始向上文提到的NCW或者系统之系统的作战方式进行转变。接下来,伴随着ICT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我们的装备中,大量使用ICT技术的装备以及系统化装备所占的比重都会越来越高。像坦克,火炮这样的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出现故障,只要修理完好,性能就不会有所改变。而系统化装备则不同,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改良,升级系统版本,这样才能避免其出现问题。

  不过,也正因为系统化装备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轻微调整和修改,这就导致一旦各个部队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对其进行改动,就很可能使得各个系统在衔接时出现问题。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陆上自卫队所有的系统化装备,都必须由研究本部、系统开发队和我们开发试验团来进行改良和升级。这也是我们今后必须大力重视的一个课题。

  问:最后一个问题,在防卫产业方面,有没有什么消息能透露一下呢。

  答:与以前的军队不同,防卫省和自卫队都没有专属的工厂。因此,即使我们研发出一种新装备,如果不借助企业的力量,也无法将其量产。现在每一件装备都是在政府和平民的通力合作下生产出来的。对于我们来说,各大企业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为了不辜负国民的信任,陆上自卫队必须完美地完成每一项任务。而就我们开发试验团来说,我们有着成为装备研发战线上“最后一座堡垒”的自信。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创建一支强大的陆上自卫队贡献绵薄之力。

  陆上自卫队开发试验团团长,陆将补(同中国的少将)手塚信一的履历:

  昭和35年(1960年)出生于神奈川县

  昭和58年(1983年)毕业于日本防卫大学(27期生)并于同年进入第9普通科联队

  昭和61年到平成3年(1986年-1991年)在东京工业大学研究院进修(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日本富士学校

  平成5年(1993年)进入日本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TAC21期)

  平成6年(1994年)就任第7普通科联队中队长

  平成7年(1995年)进入陆上幕僚监部的防卫部

  平成11年(1999年)进入技术研究本部

  平成12年(2000年)进入陆上幕僚监部的装备部

  平成14年(2002年)参加研究所常规课程的学习(第50期)

  平成15年(2003年)就任干部学校教官,后于同年回到陆上幕僚监部的防卫部

  平成17年(2005年)就任第二十五普通科联队的联队长

  平成20年(2008年)回到研究本部

  平成21年(2009年)参加统幕学校特别课程的学习(第24期)

  平成22年(2010年)就任北部方面总监部防卫部部长

  平成23年(2011年)就任第2师团副师团长

  平成25年(2013年)就任东北方面总监部副幕僚长

  平成26年(2014年)8月起就任开发试验团团长

  装备研发面临的新需求

  如前文所述,陆上自卫队开发新装备,需要历经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完成。其中包括确立使用构想,制定具体性能要求,设计并制造试验品,以及对其进行测试评估等。这个大致流程和开发试验团在其中负责的工作,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随着陆上自卫队所处环境持续变化,用户们正不断地对装备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由于近年来陆上自卫队所处环境非常不稳定,部队方面要求技术开发部门进一步缩短研发新装备所需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研发一种新装备,必须按顺序经过上述几个环节,才能最终装备部队。不过,如果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让新装备迅速转化为即战力的话,研发部门就会让上述几个环节同时推进。这样,通常需要10年的研发期就可以缩短数年,短时间内就能装备到部队。

  另外,由于陆上自卫队肩负的任务越来越多样化,迫使技术部门不得不提供更多部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装备,比如上文提到的美国产的两栖战车。

  为了应对这样的时代变化,开发试验团的工作人员们坚持从部队的视角出发,时时刻刻将“How to fight(怎样作战)”的思想铭记在心。同时还会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把握当前局势,努力做到“明确问题之所在”,专心致力于装备研发和测试评估等工作。

  开发试验团组织概要

  开发试验团是陆上自卫队中唯一一支负责装备及医疗卫生方面研究工作的部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肩负的任务,开发试验团的组织结构几经变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编制。

  编制

  开发试验团的前身——“机械化试验队”自创立以来,经历过三次改编。如今的开发试验团是由团本部、装备试验队、飞行试验队以及部队医学试验队等四个部门联合组成的。

  开发试验团下属队员大约400余名。其中,团本部约有50人,装备试验队约有300人,剩下的50余人分配在飞行试验队和部队医学试验队中。

  与其他部队相比,开发试验团尤其显得人才济济。在陆上自卫队中,依据负责工作的不同,一共划分了15个职务种类。而除了没有警务科和音乐科的人员,其他13个工种均有人员供职于开发试验团,堪称多职种联合部队。而且,为了能够应对高端技术领域的难题,在开发试验团的队员中,约有90人已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还有的队员拥有医生、药剂师、牙科医生等职业的执照,甚至还有人拥有飞行执照。这样的人员构成,足以独自胜任陆上自卫队装备研发的工作。

  团本部

  团本部位于富士驻屯地,由负责制定装备研发计划的计划科,以及负责研究评估标准的评估科等多个部门组成。这些科室一起构成了开发试验团的核心部分,其他各个试验队都是在他们的领导下进行各自的工作的。

  装备试验队

  装备试验队同样位于富士驻屯地,主要负责对研发出的装备(飞机和医疗卫生器材除外)进行试验,制作射表(一种为火炮等装备专门编制的,载有射角、射程以及其他弹道诸元对应关系的表册)。同时,还要配合技术研究本部进行其他研发工作。由队本部和负责具体试验工作的七个试验科构成。

  第1试验科:第1试验科负责对陆上自卫队的车辆、设施器材、化学器材以及其他军需品进行实际应用试验。近几年,能在核污染或生化武器污染的地区探测污染情况的NBC侦察车,以及提高了安全性能的13式降落伞等新式装备,都是由第1试验科负责试验的。

  目前,为解决陆上自卫队面临的最紧要问题,第1试验科正在对能在岛屿防卫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两栖战车,以及能更加迅速地实现战略机动或突进作战的步兵战车进行试验。

  第2试验科:在现代战争中,国土防卫的关键在于火器,第2试验科的主要工作正是负责火器试验。除此之外,他们还要负责对火箭弹、弹药以及直接保护自卫队队员生命的防弹背心等装备进行试验。近几年,新型号的轻量化84mm单兵反坦克无后坐力炮,以及扩大了防护范围,能保护包括上臂、侧腹、下腹部在内多个部位的新式防弹背心等装备,都是由第2试验科负责试验的。

  目前,为了应对陆上自卫队越来越复杂的作战任务,第2试验科正在利用各国步枪研究装备的防弹性能。

  第3试验科:一发即中,命中率极高的精确制导武器,以及能安全地从远距离获取准确情报的UAV(无人机)等高尖端装备都是由第3试验科负责试验的。例如,近几年新研制的11式地对空导弹,能捕捉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小型空中目标;12式陆基反舰导弹能更高效、更准确地命中目标,这些精确制导武器的应用试验工作都是由第3试验科完成的。

  目前,第3试验科以发生大规模灾害为假想环境,正在试验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迅速收集即时情报的救灾专用UAV。

  第4试验科:第4试验科主要负责通信器材以及电子仪器的试验工作,这些器材堪称现代部队活动的基础。上文提到的一旦被狙击马上就能确定子弹来源方向的射击位置探测装置就是由第4试验科完成试验工作的。此外,最近几年他们还试验了被称作陆上自卫队内通信基础的野外通信系统等等。

  该野外通信系统将于平成27年(即今年)进入量产化阶段,第4试验科将会负责对量产型进行测试评估,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第5试验科:现代战争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信息化,而对这种新形式战争来说,能保证统一指挥的信息、情报类器材是必不可少的。第5试验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该类器材的试验。这几年新研发的,能迅速、准确无误地共享情报和维持集中指挥的火力战斗指挥管控系统,以及对空战斗指挥管控系统等等,都是由该试验科完成试验工作的。

  “系统综合试验楼”里的设备可以在模拟网络环境下对系统进行模拟试验。目前,该试验科正在灵活运用这栋楼的设备,为推动更高效的系统能够早日装备到部队而积极试验中。

  第6试验科:为了提高火炮等射击类武器的命中率,必须要编制标记了各种弹道诸元对应关系的射表。这项工作主要由第6试验科负责。到目前为止,所有新研发的火炮、坦克、炮弹的全部射表都是由他们进行试验、解析和制作的。

  如今,10式坦克已经正式装备部队。为了提高该坦克的射击精度,第6试验科正在收集数据,进一步进行解析工作。

  第7试验科:为了保证试验评估工作能获得确实可靠的数据,第7试验科专门负责向其他试验科提供计量数据方面的支援。该试验科的成员掌握了专业的数据计量知识,能使用包括弹道跟踪雷达在内的各种高精尖设备。每年大约为30次试验提供数据计量的支援工作。可以说,第7试验科就是活跃在开发试验团幕后的无名英雄。

  飞行试验队

  飞行试验队位于明野驻屯地。由队本部、计量分析班、飞行班以及整备班等四个部门组成。其中,飞行班负责在试验时驾驶飞机,整备班负责保养、修理试验装备,而计量分析班则负责对试验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其主要任务是:

  负责对飞机和飞机上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试验评估,另外还要协助技术研究本部进行新飞机的开发工作。试验时,试验队成员会在指挥所中全程监控飞机的飞行线路和设备的各项状态,确保能够安全取得可靠的数据。

  该试验队曾在平成23年(2011年)顺利完成对TH-480B直升机进行的应用测试。这种直升机是陆上自卫队在教授新手驾驶员飞行技术时,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教练直升机。目前,由于自卫队在平成28年(2016年)以后将会统一更换新的航空燃料,该实验队正在大力推进对OH-1(侦察直升机)未来使用的主要燃料进行的试验工作。

  部队医学试验队

  部队医学实验队位于三宿驻屯地。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医疗卫生器材的试验评估,以及协助技术研究本部进行医学方面的研究。同时,还要负责对包括伤病预防、应急治疗、健康管理、人体工学在内的多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该实验队由队本部、负责试验研究的医学•特殊武器研究科和试验科等三个部门组成。

  医学•特殊武器研究科:

  为了让自卫队队员在严酷环境下完成艰巨的任务时,依旧能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该研究科在伤病预防、应急治疗、健康管理、疫情防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例如,在最近几年,该研究科主要对辐射危害的预防与治疗,有毒物质的快速测定法等项目进行了研究。目前,该研究科正在就如何防范外伤性脑损伤(TBI:Traumatic Brain Injury)进行研究和实验,以应对涉及面越来越广的陆上自卫队新任务。

  试验科:为了能挽救更多的生命,试验科一直在进行医疗卫生器材方面的试验工作。最近几年,该试验科对能将重症患者通过直升机送往后方的空运后送器材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试验。此外,为了弄清某些装备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该试验科对人体工学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目前,试验科正与医学•特殊武器研究科一起,在装备试验队的协助下,进行防弹衣后钝性损伤(BABT:Behind armor blunt trauma)的相关研究。同时还在研究乘坐两栖战车是否会给队员的身体带来影响等问题。

  开发试验团正大力推进的装备研发项目

  为了让陆上自卫队能够灵活应对周边局势的变化,必须尽快让新式装备转化成实战力。为此,开发试验团目前正在同时进行多项试验。接下来,笔者将会就近几年开发试验团投入主要力量进行研发的项目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研究和试验

  在两栖作战方面。一是两栖战车的试验,装备了两栖战车的两栖机动团,能在日本岛屿被非法入侵或被强行登陆时,同时在海面和陆地上构筑起机动防御阵线,确保滩头阵地不会失守。也就是说,只要装备了这种两栖战车,部队就拥有了在海面上投入防守兵力的能力。另外,在国内外发生灾害时,两栖战车还可以在救灾活动中发挥作用。两栖战车的试验工作由装备试验队负责。平成26年(2014年)至平成27年(2015年)间,装备试验队在各个地方试验了两栖战车的基本作战性能和在陆地、海面上的机动性能。另外还确认了其在运输方面的特点。在这一系列的试验中,该实验队不仅在常规地形进行了试验,还在珊瑚礁边缘的浅海以及地势较高的礁原之类的特殊地形上,对机动性能进行了测试。接下来准备测试该两栖战车搭载飞机和船舶的运输性能。二是研究两栖作战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影响,在平成26年(2014年)至平成27年(2015年)间,部队医学试验队对该项目进行了研究。由于实战时两栖战车很可能需要长时间行驶在海面上,所以有必要验证一下震动、噪音以及水上行驶时产生的摇晃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

  在步兵战车的试验方面。新研制的轮式步兵战车配备有105mm主炮,预计未来装备作战部队后,足以应对多变的周边局势。其空运性能和陆上机动性能都非常好,可以迅速部署至战斗区域。火力强大,中距离可以直接击毁敌方装甲车辆,对步兵也有很强的杀伤能力。步兵战车的试验工作同样由装备试验队负责。平成26年(2014年)至平成27年(2015年)间,装备试验队对该战车的火力、机动性、防御能力等主要性能进行了确认,也测试了其搭载飞机和船舶的能力。此外,该战车在设计时,要求具备能在普通公路上快速行驶的能力,以便实战时可以通过普通公路快速部署。因此,装备试验队还在公路上测试了该战车的机动性能。

  在检验系统化装备的实战能力方面。陆上自卫队目前装备了数种能共享情报、开展高效作战的指挥自动化系统。这些系统还可以相互连接,实现多个部队的情报共享。不过,如果贸然把老系统和新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话,仍然存在限制整体系统性能发挥的可能性。

  装备试验队着眼于这一点,为明确新老系统相连时具体会产生什么问题,以及究竟如何改善这种情况,试验队的成员们检验了系统化装备的实战能力。试验从平成25年(2013年)开始。装备试验队利用各个系统的模拟装置,在专业设施内重现了实战时的网络环境,对系统化装备进行了多种不同情况下的实战验证。

  为追求零伤亡率而进行的试验与研究。装备试验队和部队医学试验队自平成18年(2006年)起,相继为实现零伤亡率进行了多项试验与研究。

  近年来,包括海外撤侨在内,陆上自卫队增添了许多新任务。而且,据最新的美军资料显示,有一些伤病如果只从外表上看的话是很难发现的。例如,在穿着防弹背心的情况下中弹,有可能导致防弹衣后钝性损伤(BABT)。再比如因简易爆炸装置(IED: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爆炸而导致的外伤性脑损伤(TBI: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为了实现战时零伤亡的目标,必须对这一类伤病加倍防范。为此,装备试验队和部队医学试验队正在针对这类伤病做大量的试验与研究。

  与相关机构进行密切合作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从新装备的试验到医学方面的研究,这些开发试验团所负责的工作,涵盖的专业领域是非常广的,这使得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在对各种装备进行试验时,,开发试验团不仅需要和陆上自卫队内部的其他机构进行合作,还需要同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技术研究本部以及民间企业进行合作。这样的合作对于开发试验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们也在采取措施,试图加强这种合作。

  在与防卫省内部其他组织进行的横向合作方面。在制定性能要求草案和评估标准时,需要从部队应当怎样(使用这件装备来)作战,亦即“How To Fight”的观点出发,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开展研究工作。同时还要把“明确问题之所在”当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准则。因此,开发试验团在制定草案和评估标准的时候,都会组织三大自卫队的相关部队,以及技术研究本部的相关机构一起,召开“制定性能要求(草案)研讨会”。经过多次协商之后,才能最终制定出新装备的性能要求(草案)和评估标准。

  在陆上自卫队内部合作方面。一是与部队的合作,在最近几年新研发的装备中,有一些采用了非常复杂的先进技术。这使得在操作或维护这些装备的时候,也必须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开发试验团经常利用部队训练的机会对这些装备进行实际应用试验,让部队在训练中直接试用新装备。这样既能收集试验数据,又可以促使部队在正式装备之前,就能尽早熟悉这些装备的操作要领。二是与各类学校的合作,在与教育界的合作方面,开发试验团不仅会在上文提到的“制定性能要求(草案)研讨会”中与各个学校交换意见,还会在试验现场针对学校给出的意见对试验做一些特别调整。

  在与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内部合作方面。一是陆海空三大自卫队的试验部队指挥官集会,为方便三大自卫队相互交换研究成果,自昭和48年(1973年)起,每年由三大自卫队的试验部队轮流主持,组织各试验部队指挥官进行集会。平成26年(2014年)的集会由开发试验团负责主持,于当年10月在富士驻屯地召开。在会议上,各部队的指挥官们就装备综合运用的相关研究成果,积极交换了意见。二是与研究试验现场的合作,目前,两栖战车等装备正在试验中。由于在试验现场需要就搭载飞机和船舶做相应的细微调整,开发试验团派遣了部分队员至海上、航空自卫队的部队中,加深了对相关运输装备使用要领的理解,并就综合运用领域的相关问题,与两大自卫队的负责人员交换了意见。

  在与技术研究本部的合作方面。现在新研制的装备使用了不少非常复杂的先进技术,为加深对这些技术的理解,也为了协助技术研究本部的研发工作,开发试验团非常重视与研制新装备的技术研究本部进行合作。目前,为了加强技术开发人员与实际使用人员的相互交流,技术研究本部组织了“OT(Operation & Technology)研讨会”。开发试验团正积极利用这样的会议,意图加强与技术研究本部之间的合作。

  在医学领域的交流方面。对BABT、TBI等研究项目来说,与精通医学的机构进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开发试验团与多家医学机构分别举办了意见交换会。其中包括防卫医科大学、海上自卫队潜水医学试验队、航空自卫队航空医学试验队以及防卫大学等等。他们为推进装备研发和保护一线部队队员的生命安全,做出了不懈努力。

  在与民间技术人士进行交流方面。自平成17年(2005年)起,开发试验团和技术研究本部的骨干成员,开始与民间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意见交流。利用这样的交流会,开发试验团和技术研究本部的与会人员可以对最先进的技术加深理解,而民间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部队的运作情况。对于推动官民合作,培育下一代优秀人才,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为促进研究成果的灵活运用而进行的信息共享

  依靠开发实验团的研究成果,装备使用者的需求得以成功地反映到产品中。但是,开发试验团作为“制定性能要求的起点”和“装备研发战线的最后一座堡垒”,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不仅限于在新装备的诞生阶段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他们在试验研究的过程中,还会得到许多有关新装备使用要领的心得和教训,这些都是值得推广到部队中去的。而且,研究本部也要求下属部门能发挥更多的作用。因此,开发试验团在组织内外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信息共享。

  在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方面。一是采用成果发表会的方式,在参与研究本部召开的成果发表会的同时,自平成25年(2013年)起,开发试验团又自主召开了内部的成果发表会,致力于迅速普及装备研发第一线取得的最新成果。二是在部队召开巡回说明会,在研发装备时,开发试验团常常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问题。例如,为了能让已经实现量产的新装备早日形成实战能力,开发试验团在各个部队都召开了巡回说明会。以大带宽多用途无线电收发机为例,该装备于平成24年(2012年)实现量产,近日,开发试验团专门派遣了装备试验队对应的负责人,来到装备了该无线电收发机的部队,对操作要领和维护心得等相关内容都做了解释说明。

  在组织外部的信息共享方面。一是在研究本部组织的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的方式,为了与民间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和意见交换,研究本部自平成15年(2003年)起,开始召开研讨会。在平成26年(2014年)召开的研讨会上,开发试验团的代表以“保护队员生命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为题,就防范BABT和TBI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了演讲,并听取了各方意见。二是在其他场合进行演讲以及接待其他组织进团研修,除了上文提到的研讨会,开发试验团还在许多其他团体组织的会议上发表过演讲。例如,平成26年(2014年),开发试验团应防卫技术协会邀请,发表了题为“对队员安全防护进行试验评估时主要应对的课题”的演讲。此外,开发试验团还积极接受外部组织的研修申请,接待了不少外部组织进团研修。

  总结

  今后,陆上自卫队所处的环境还会越来越艰巨。开发试验团在灵活应对局势变化的同时,为迅速应对第一线作战部队的新需求,仍会坚持以“How To Fight”和“明确问题之所在”为工作原则,继续肩负起研发装备最前线的职责。希望读者阅读完本文以后,能够体会到开发试验团肩负责任之重大,发挥作用之重要,此为笔者之幸。

  另外,感谢研究本部与开发试验团的各位在采访中给予的配合。特别要感谢开发试验团团本部评估科的堀1尉(同中国的上尉),给予了笔者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