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都是以一定摄影画幅为基准制造的,即一种画幅规格对应一定的镜头系列.非全幅DSLR是在全幅规格感应件尚无法普及,而又必须沿用现有机身框架生产的过渡性产品.由于非全幅的画面规格小于35MM全画幅规格,所以原有的35MM系列镜头的有效像场理所当然地能够全面覆盖非全幅画面.虽然与全画幅相比相应的焦距和视角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像境大于实际片幅,所以不可能出现暗角或遮光现象.
一支镜头的的像场应该是圆的,镜头镜片是圆的嘛。 但胶片、CCD、CMOS绝大部分都是方形的。 这个方形与镜头成像场的圆形的关系是应该是圆形的内接方形。 也就是说,成像的圆要完全覆盖住底片的方形,才能保证底片上能都成像。 C镜头是为DX相机设计的, 它的成像圈小,方形的底片四角都是在成像圈外的,所以不能成像。 拍出来四角是黑的。 反过来,全画幅镜头是为全幅相机设计的。 它的成像圈能覆盖全幅底片,当然也能覆盖APS-C画幅的DX格式的CCD/CMOS。 所以,全幅镜头在C机上使用是没问题的。 并且由于只用了镜头中间成像最好的那一部分, 效果会更好。 此外,就是焦距系数的问题了。 C画面较全幅画面小,由于被遮幅,感觉焦距变长了。 实际镜头的物理焦距没变,只是遮幅后,视角变窄了。 镜头装在C相机上后,其物理焦距要乘一个系数,就是这只镜头在全画幅机上的视角,称为等效焦距。这是为了方便比较。 尼康DX机的等效焦距系数是1.5(佳能是1.6)。 即50mm镜头装在C机上就和全幅机上75mm镜头的视角相当。追问那么这样说来,搞数码专用头的目的最主要是减小成本了?就是把镜头的大小缩小?或者由于成像圈小,所以镜头的加工难度减小?回答是的,就是为了减少设计和制造成本。 但这不是个简单的缩小。 换句话说,小镜头不是简单在加大加粗就OK了的。在光学设计上要复杂的多。 所以,反过来说,镜头小了细了,会减少一定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加工难度小了,自然成品率会提高,也表现在成本的降低上。 附成像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