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正向我国东南沿海袭来,预计6日晚上到7日上午在浙闽交界沿海登陆,中央气象台发布红色预警。目前正值国庆长假和旅游高峰期,台风影响区旅游景点多,外来人口密集,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交通运输部要求上海、浙江沿海的客运一律停航。

     ■沿海应对

     上海 停运明日甬厦段直通动车

    上海市防汛指挥部5日表示,由于恰逢天文大潮汛,上海黄浦江沿线潮位将全线超过警戒线,上海面临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三碰头”的严峻局面。崇明三岛、大陆沿海地区以及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是上海防御台风的重点。

    记者从铁路杭州站获悉,上海铁路局5日晚决定停运10月7日所有途经沪深线甬厦段(沿海客专)的直通动车组列车。铁路部门提醒,已购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可在票面乘车日期五日内(含当日)到车站售票处办理退票手续。若是网上购票且还未取票的旅客,可自接到通知之时起至原票面乘车日期后5日内(含当日)在12306网站办理退票。退票不收手续费。恢复运营日期另行通知。

    原定于6日晚举行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专场表演,也延至8日晚举行。

    浙江 海岛游客撤离 浴场关闭

    浙江省5日19时30分决定,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而从当日8时起12小时内,这个省防台风应急响应实现了“三级跳”,从Ⅳ级提升至Ⅱ级。

    气象部门提醒,“菲特”5日傍晚进入东海,开始对浙江沿海造成风雨影响,因此海岛游客须在5日傍晚前撤离。浙江省海事局提醒浙江各地市民和游客关注台风发展,做好防御准备,减少外出,游客尽早返程。记者在浙江东南沿海看到,大部分渔船已经入港。在温岭市松门镇横门村,入港避风的渔船整齐地排成了长龙,附近的龙门海滨浴场也在5日上午关闭。

    据浙江省防指初步统计,截至5日17时,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沿海市在港避风船只31752艘,正在回港避风船只72艘;转移人员13.1万人,其中海上转移人员11.6万人,陆上转移人员1.5万人。

    福建 停售明日28对直通动车票

    福建省防指总指挥、副省长陈荣凯表示,重点工作是防风、防暴雨、防浪潮。福建省防指部署,作业人员在6日10时之前全部撤离上岸;在中北部避风港特别是沙埕、三都澳等港湾的避风船只,要尽可能往港汊深处靠泊、有序避风,加固好船舶。

    南昌铁路局停售10月7日温福线、福厦线、龙漳线所有直通动车车票,共计28对。

     ■气象预警

     台风预警

     提升为红色

    中央气象台5日早晨将台风橙色预警提升为红色预警。

    5日5时,“菲特”的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偏东方约68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北纬24.1度、东经128.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7级风圈半径350公里,10级风圈半径100公里。

    预计,“菲特”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琉球群岛以南海域靠近,强度还将有所加强。在5日下午到夜间进入东海东南部海面后,“菲特”将逐渐向浙闽沿海靠近,并于6日晚上到7日上午在浙江中部到福建北部沿海登陆,预计登陆强度为台风到强台风(12至14级),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

    记者从国家海洋预报台获悉,国家海洋预报台5日发布海浪橙色预警和风暴潮黄色警报。

     ■防御工作

     国家防总:面临4个不利因素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5日召开异地视频会商会,宣布启动防汛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防御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和第24号热带风暴“丹娜丝”,并派出6个工作组赴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市协助做好防台风工作。

    国家防总会商认为,防御第23号强台风“菲特”面临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菲特”正面登陆后有可能深入内陆,与北方冷空气遭遇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二是“菲特”强风暴雨影响区域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区域,覆盖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三是正值国庆长假和旅游高峰期,台风影响区旅游景点多、外来人口密集,转移疏散难度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四是“菲特”移动路径存在不确定性,给台风防御和安排部署增加了难度。

    5日9时,国家减灾办紧急启动救灾预警响应。国家减灾办要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地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交通运输部:渔船一律回港避风

    上海、浙江沿海的客运一律停航,水上水下施工作业一律停工,渔船一律回港避风,工程船、长期锚泊无动力船、新造船一律撤离。交通运输部5日召开视频会议,部署防御台风“菲特”。交通运输部决定启动防汛抗台Ⅱ级应急响应。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何建中强调,要密切监视,强化预报预警,采取多种方式提前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宣传防台避险常识,特别要提醒外来旅游和务工人员尽早做好应对准备。据新华社